2)第143章 放良文书_重走科举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能与家人过个团圆年。

  周平安点头应了,去将各种事情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然后带人跟着季兴邦和季昀舒一同进京了。

  谁都不敢妄自揣测皇上的心意,担上一个“揣测上意”的罪名。

  所以即便季兴邦猜测皇上很有可能让他再连任一次西南省的巡抚,却也不敢托大,不敢将仆役和家中的行礼放在西南省巡抚衙门当中,免得连任巡抚的想法落空,却在揣测上一声,落了口时被皇上不喜,说不定还会被发落受到斥责。

  同时进京以后,季兴邦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将他的管家周平安放了良籍。

  周平安作为季兴邦书童,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帮了他许多,季兴邦其实与他一直有很深的感情。

  再加上周平安这个人很有眼力劲儿,也非常的认真上进,努力学习,抓紧一切时间向季兴邦请教问题。

  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丝毫不放松文化知识的学习,在知识上进步飞快。

  同时,周平安这个人进退有据,从来不会倚仗着自己与季兴邦的关系,收受好处或者是欺负别人。他又很顾着家中的父母和妹妹,人品值得信赖,很受季兴邦的信任。

  其实季兴邦很早的时候就想将他放了良籍,让他也能有机会去参加科举考试,做一做官员,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可是周平安一直都没有同意。

  一来是周平安对比季兴邦和他大堂兄以及太学同窗他们的文化水平,觉得自己差得很远。

  若是他周平安这辈子在此时放了良籍的话,一辈子撑天了最多也就是考上个举人而已,便是三甲同进士的边都够不着。

  这大景朝立国已经百余年了,举人多如牛毛,都等着授官呢。

  一个举人想要走上仕途,要么有关系,要么有银子,而他这两样都不占,便是放良之后去参加科举考试,又有什么意义呢?

  目前他家中根本就没有余财。他的父母还是别人家的下人,妹妹和自己也都在奴籍之中。

  别说是像季兴邦一般全家人一起勒紧裤腰带供他念书,他们全家人连人都是别人的,累死累活连点银子都赚不来,更别说供他念书的事情。

  二来,周平安娶了一个季府之中与他还算门当户对的丫鬟,二人已经生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念书特别聪慧,比周平安小时候聪明多了。

  所以周平安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期望都寄托在长子身上,想要牺牲自己这一辈子的科举考试机会和仕途发展机会,将自己“卖身”给季兴邦,帮他一辈子忠心干活。

  周平安希望自己这样的做法和牺牲能够换来儿子的学习资源以及季兴邦这个主家对儿子仕途上的看顾,为了儿子这辈子的科举考试和仕途发展打好基础。

  于是周平安自己已经死了走上仕途的心思,他只是想跟着季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