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8章 收购山野菜_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背着背筐上山薅菜。

  都是本地人,对周围的地形和野菜分布熟悉的很,自然知道哪里的野菜厚。

  有心眼儿的人,都会记住地点,当做秘密不告诉别人,每年野菜季节就直奔那里。

  这下得知大叶芹也有人收购了,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中年妇女、半老婆子们,全都带着干粮上山。

  来到秃顶子山脚下,随便找个地方往那一蹲,伸手薅菜就行了。

  先薅菜,等到薅一段时间背筐快满了,人也累得慌了,就坐下来休息。

  休息的时候,把大叶芹的叶子摘了,一把一把顺顺溜溜的捆好。

  这样下山之后就不用再费劲收拾了,而且去掉叶子也能减轻重量,下山时就可以背更多了。

  忙活一天,大背筐里塞的满满当当,一遍一遍的压实

  到最后趔趔趄趄背着下了山往回走,来到收购点儿,直接过秤。

  这时候台秤少,多数还是大杆秤,纪同忠雇了胜利当地俩小伙子帮忙抬秤。

  纪同忠看秤记账,黄胜凯算账,南振东付钱。

  山野菜都有时效性,过了这个价季节就老了不能要。

  所以这次出来,众人分了好几伙。

  纪同忠几个在胜利林场,赵建国、李大牛、杨春生几个去前川林场和大碱场村。

  冯越、冯远兄弟,还有孙晓锋的弟弟孙晓利,则是去了马鞍山和槽子河林场那头。

  那边的野菜资源不如前川和胜利,冯越他们就俩林场轮着收购。

  收拾好的大叶芹三毛钱一斤,广东菜两毛钱一斤。

  广东菜也是要求高度在二十公分左右,不能有伸巴掌的,根部捋齐了,用皮筋捆起来。

  这两种菜收购之后,还得将根部切去一小截,然后用盐腌起来。

  这个时间段,这两种菜正是时候,过几天,就该薅牛毛广了猴子腿儿了。

  牛毛广和猴子腿儿菜都是收干菜,时间充足,就没那么着急了。

  纪同忠等人傍晚收了菜,第二天白天就赶紧切根腌菜。

  他们这回可是带了好多白色大塑料桶和盐呢,将山菜一捆一捆的放在桶里,一层菜撒一层盐,攒够了一车就送回东岗。

  正好原本东岗医院的那个院子让苏安瑛买下来了,搭了两排棚子,塑料桶直接放到棚子里,过一阵子直接发车运走就行。

  这个山野菜的生意,苏安瑛和黄胜利等人就不参与了,全都是各家的兄弟、亲戚来操作。

  公司的名头只用来签合同,挣了钱留出三成算作公司的利润,剩下七成纪同忠等人分。

  关键是黄胜利他们都太忙了,哪有时间跟着掺和?

  倒不如成全了各家的兄弟,也算是给他们找个事情做。

  许世彦更忙,一参场那边接了那么多单子,那不得抓紧时间生产?

  去年冬天许世彦定下来新产品研发方向时,厂子里就囤了不少各类药材。

  去年的人参,没有卖给省药材公司太多,一参场自留了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自家研发新产品用。

  参茸咖啡里面,其实主料是各种药材,虽然也有咖啡的成分,但是占比不算太高。

  所需要的的咖啡,参场已经通过相关部门,从国外进口了一些回来,够用。

  人参雪蛤蜜,里面要用雪蛤,也就是本地人说的蛤蟆油,这个也不难。

  许世彦早就跟郭守业建议过了,可以鼓励林业局职工家属,承包山林河段,培植林下参、养殖蛤蟆。

  去年秋天,参场就跟人家收购了一部分,估计今年秋天,就能大量收货蛤蟆油了。

  至于鹿茸,养殖场那边有的是,马上今年的鹿茸也该割了,原材料不愁。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