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9章 对叶雨轩的交底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排进总理衙门和海外各巡阅府,以作为朝廷的人才储备。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海外艰苦的生活的。但如果他们能够在海外忍受下来,并学会如何处理行政事务,那么就一定会成为大明所需要的人才。所以,朕要你做的就是,训练他们的办事能力,并保证他们尽可能的不要沾染上官场上的腐朽作风。

  东海巡阅府位于海外,朝堂上的掌权者难以干涉巡阅府的事务,所以你尽可以放手去做,有什么问题也可直接向朕汇报。朕希望东海巡阅府能够做出一点不一样的局面来,也好借此刺激国内官僚体系做出变革…”

  皇帝的这一番殷殷期盼,让叶雨轩又是惶恐又是感动。虽然他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但是头脑清晰的他一直都很清楚,他能够获得现在的地位,完全是有赖于皇帝对他的提拔。

  在大明的官场上,他没有同门和老师的庇护,也没有世家之交的帮助,即便是未来岳父那边,也只是人家看中了他被皇帝青睐的未来而已。因此虽然崇祯没有明说,但叶雨轩已经把自己当成皇帝的鹰犬了。不如此,他就无法让自己找到一份安全感。

  叶雨轩陪着崇祯用过了晚膳之后,才在一名内侍的陪同下,在明亮的月色中离开了紫禁城。在叶雨轩离去不久,朱由检也带着王承恩等人返回了乾清宫。

  在这样良好的月色下,宫内广场上的石砖亮的有些发白,即便没有玻璃灯盏内发出的光线,朱由检也能看的很远。同叶雨轩的长谈,不仅让叶雨轩感到了惶恐紧张,就算是朱由检自己也有些兴奋不已。

  随着一批批大学生的毕业,这些在科举途径之外入仕,又和大陆官场处于隔绝状态下的海外官员,天然就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只要他们能够茁壮成长起来,那么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必然会排斥科举取士的方式,而支持从小学到大学的学历教育体系。

  整个大明官场,科举出身的官员大致也就在2万余人,而小学-中学-大学的学历教育体系一旦形成,十年之内提供的毕业生大概就能和科举出身的官员相当了。只要大明的海外殖民地够多,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给这些学历教育者。

  当双方的官员人数相当时,更容易获得入仕机会的学历教育,必然会打败科举考试。只要国家创办的小学和中学吸引到足够数量的适龄学生,那么私塾+书院的儒学传统教学方式就将会无法吸纳新血而衰落下去。这便是崇祯绞尽脑汁想出的,对科举考试的釜底抽薪之计。

  大约在同一时刻,京城会同馆内,琉球长史郑太先正对着琉球王世子尚贤语气不快的说道:“世子,你受大王之命前来向朝廷请罪朝贡,自然也就应当为大王和琉球国的将来考虑。

  现在朝廷既然已经知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