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章 转变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了解朝中内情,试图找到自己起复的路子。

  当宴席结束,送走许显纯之后,他心里已经打好了向皇帝上疏的腹稿了。第二天,一封热情洋溢支持土地改革的上疏,就从冯铨的府邸发往京城通政司了。

  这天在会同馆内,按照安排好的行程,崇祯召见了倪元璐。朱由检单刀直入的对他发问道:“朕昨晚已经看过了那本《东西洋考》,撰写者张燮是何方人士?现在在那?”

  倪元璐心里松了口气,新皇登基之后,不喜欢四书五经,也不亲近东林党人。

  听任阉党余孽们控制朝政,又喜欢同工匠们为伍。看起来,比先帝更像是一个昏君的典范。

  但是新皇和先帝有所不同的就是,崇祯居然办了一份报纸为自己说话。原本控制在清流手中的舆论,倒是被这报纸分走了大半影响力。

  特别是在京畿地区,人们了解朝政的方式,已经从邸报转向了报纸。

  东林党人虽然很想把这份报纸纳入礼部的管辖之下,但是几次提出要求都被皇帝拒绝了。

  之后,东林党人想要自己办理一份报纸,但是却又被东厂改组后的新闻检查司给拦住了。

  原本东林党人随意找几名言官监生放出流言,就能掀起一场京城舆论风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倪元璐觉得,这样下去,连舆论都掌握不了的东林党人,更加难以对崇祯施加影响了。

  因此,他们有必要改变行事的方式,接近并赢取皇帝的信任,从而改变现在东林党在朝中不利的局面。

  倪元璐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崇祯喜欢亲近的人员,都是讲究经世致用的人物,比如徐光启、孙承宗等人。

  孙承宗虽然也算是东林党人,但却不喜欢参与党争,也不愿意为东林党人张目。

  倪元璐考虑了半天,决定向皇帝推荐张燮这位实学家,以迎合皇帝对于海外各国的兴趣。

  倪元璐的猜测非常准确,崇祯果然对《东西洋考》的作者起了兴趣。他一五一十的像崇祯介绍了,作者张燮的个人情况。

  “按照倪卿所说,当初何乔远推荐过张燮入朝编修《神宗实录》,但是他却力辞不就。看来这是一个类似于隐士的人物,倪卿真的能邀请他上京吗?”朱由检沉吟了半天,向他问道。

  倪元璐恭敬的回答道:“张绍和虽然淡泊名利,厌恶党争,不过他同黄石斋、何乔远交好,臣想通过这两人去劝说,应当有七、八成把握。”

  朱由检看着倪元璐想了一会,便开口说道:“也罢,这件事就交给倪卿去办。你便和他说,朕设立的海军学校尚缺一校长,他若是愿意上京,朕就虚位以待。”

  倪元璐并不关心皇帝会给张燮安排什么职务,他只是想通过推荐张燮一事,能够获得崇祯的信任而已。

  因此,对于崇祯给张燮安排的海军校长的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