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00章 柳敬亭的分析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大约是想要提高市赏,以供他赏赐各部小王,拉拢人心。”

  察哈尔部市赏38万,哈喇慎诸部18万,加起来就是56万,市赏的意思是,各部贡马而大明加一倍价钱回赏。也就是说,扣掉28万马价,大明只要付出28万两赏银就是了。

  不过今年土默特、哈喇慎诸部的牲畜大都被察哈尔部给劫掠了,林丹汗手中多的是牲畜,而冬季又没有这么多草料,不买给大明,这些牲畜被冻死、饿死就不值钱了,他想要提高市赏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朱由检沉思了一会,才再次开口问道:“你从关外回来的时候,可有去见过土默特、哈喇慎诸部?那些部落的牧民生活的怎么样?他们对于划分草原固定牧场,可有什么想法么?这次大明插手了左、右翼蒙古部落的战争,那些牧民又是怎么看的?”

  虽然奇怪于皇帝不问右翼蒙古各部首领的态度,反而对普通牧民的生活和态度问个不休,但是柳敬亭还是毫无异样的侃侃说道:“臣虽然没有特意跑去打探,但是路过这些部落歇脚的时候,也同普通牧民和一些小首领聊过天。

  臣注意到,这些普通牧民大部分都缺衣少食,只有极少数人携带了一点日用物资。他们同臣谈话时一直愁眉不展,一是怕难以挨过这个冬天;二是担忧挨过了冬天之后,缺少牲畜的部落,明年要怎么生存下去。

  而那些小首领们则把希望寄托在了大明身上,他们觉得既然大明天子为他们划定了牧场,那么就应该不会不管他们。

  至于对大明插手左、右翼蒙古部族的战争问题,以臣这趟出使经过的这些部落来看。这些普通牧民所忠诚的只是自己所属的那个部族,林丹汗、顺义王这些蒙古小王对他们的影响力,大约还不如他们族中的长老说的话强。

  说到这里,臣倒是要夸一夸那位刑部派出的官员黄道周。他抵达大同之后,走访了滞留在关内的蒙古各部老弱,并召集了这些部落内的长老和部落驻地的乡老,一一为他们调解了,这些蒙古部落同边民之间的纠纷。

  他还制定了蒙古人及汉人共同遵守的约定,让双方各派出6人,巡视各处部落临时驻扎的地区,减少了边区很多矛盾。

  这些蒙古部落现在虽然从关内迁移了出来,但还是常常称赞他,是明国难得善待他们的一位官员。臣倒是觉得,如果大明的官员能够做到一碗水持平,那么让蒙古人和汉人不再互相猜忌,则陛下想要纳入这些蒙古部族的想法,未必不会成功。”

  听到了黄道周的表现,倒是的确让崇祯吃了一惊。他倒是没想到,这位看起来固执己见的东林党人,到还有这么一面。

  不过他很快就跳过了这个想法,他看着柳敬亭说道:“那么那些蒙古各部首领,他们对于划分草场固定牧场是怎么想的?是迫于无奈答应呢?还是真心想要投顺我大明?”

  对于这个问题,柳敬亭其实已经想过很久,不过他还是很慎重的再次思考了一会,才对着崇祯说道:“以臣看,有不少人是不愿意被固定在一片草场上的。

  蒙古人逐水草而居,这不但是他们的生活习惯,而且也是一种畜牧业的需求。

  大群的牲畜如果困在一块草场,不仅会让草场退化,还有可能会发生病疫。只有游牧生活,才能让这些牲畜健康的成长,让病弱的牲畜自然淘汰掉。

  不过也有一些首领并不愿意继续这种游牧生活,他们在归化城内生活的太久,已经习惯了舒适的定居生活。而且他们同宣大的边军一样,已经习惯了和平安稳的日子,并不想在马背上颠沛流离的生活。

  如果不是林丹汗发动的战争,夺走了他们的财富和部众、妻女。臣以为,他们根本就不打算同林丹汗作战。

  即便是到了现在,他们也没想过要单独同林丹汗作战。如果不是大明插手了这场战事,臣觉得这些人肯定不是林丹汗的对手。他们在失败之后,不是投奔我大明,大约就是跑去归顺后金了…”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