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8部分_施主,请留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风里来,雨里去,大千世界能够遇上,都是缘啊!

  1.寻找故乡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现在还住在北京,但我的故乡不是北京。

  我的故乡是西直门外北下关娘娘庙胡同。

  西直门外北下关娘娘庙胡同不就是北京吗?

  不是。它是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不是现在的北京。现在的北京跟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已经完全是两种感觉了。

  外地来的北漂,思念家乡了,可以买张火车票回去看看。我这个北京本地人,思念我的故乡西直门外北下关娘娘庙胡同了,到哪里去找寻它的影子呢?

  如今它被推平,变成了高楼大厦。下面也掏空了,变成了西直门地铁总站。

  我的故乡,从地面到地下,都没有了。

  想抓一把故乡的土都抓不到,全是洋灰、柏油、钢筋。

  虽然身在北京,其实我是个客居他乡的游子。满目的高楼大厦、餐厅酒吧,还有拥堵的道路,让我找不到一点儿乡情。

  现在北京的胡同,保留得最完整、最集中的,就是后海一带,于是我到后海的胡同里去找寻故乡的影子。

  坐着三轮像幽灵似的在胡同里穿来穿去,倾听穿着红坎肩,上写“胡同游”的车夫,用带有外乡口音的北京土语,向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介绍着北京的胡同。

  我想跟他说,“我就是北京人,不用你介绍。”话刚要出口又收回来了,他介绍的那些老北京胡同的趣闻传说,我听着还真挺新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时候就生在胡同长在胡同,谁还有那份闲心关注它有什么典故呢?

  后海没有我故乡的影子,它只是一处旅游景点而已。

  要想寻找我的故乡,只能从记忆里面了。

  西直门和娘娘庙

  让我们的记忆回到四十六年前的北京。

  1969年,国家拆除了西直门城楼。这一行动引来很多文人学者、有识之士的惋惜之声,梁思成先生因此痛哭流涕。

  那是珍贵的文物,是无价之宝,是北京城的标记。眼看着被一镐一镐地变成一堆废砖烂瓦,能不伤心吗?

  假如当初听了梁思成先生的建议,保留下这些老城墙,晚上坐在城内四合院里的葡萄架下,透过城墙上的蓬蓬衰草,仰望城外彩灯闪烁的高楼大厦,那得是什么情调呀?

  说什么都晚了,雄伟的城墙已经变成了废砖烂瓦!

  城墙一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随风飘散。年轻一代北京人也喜欢穿个中式褂子,手里揉俩核桃,上潘家园溜达两圈儿,再上小剧场听几段传统相声。但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跟老北京人是两码事儿,是既不新、也不老的“夹生”北京人。

  城墙一拆,北京城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底蕴也给拆了。如今的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