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章 老双标了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仍是不主动说破了此事:“恩,确有此事。”

  刘三吾开口将真正的目的说出:“皇太孙,老臣这些年居中书舍人,潜心圣贤文章、天下至理多年,于笔墨丹青一途,老臣自觉亦有一份造诣。”

  朱允熥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刘舍人是也想在那邮票之上留下墨宝或是丹青?”

  此时,朱允熥目光烁烁,想到了眼前这位最终的结局。

  因南北榜之争,刘三吾偏袒南方学子,那一科朝中录取进士皆为南方学子,从而导致大案爆发。

  随后朱元璋大怒,要求重新录取。

  这刘三吾为了一己之私,竟然是夹带着从北方学子试卷之中,找出的尽是些言辞有失,文章不通的卷子送到朱元璋面前。

  从学问上而言,刘三吾并无缺点,但人生在世总有一份蝇营狗苟,出身江西,身为南方士林三老之一的刘三吾,在洪武三十年的科举之中,不可避免的会偏袒侧向于南方学子。

  然而,这是君王所不能允许的。

  若朝堂之上皆是南方臣子,会如何?

  朱允熥清楚的知道,不过百多年之后的东林党、楚党等等,可都是南方人啊!

  或许,自己该提前引发南北榜之争,然后再深化推动改革,提前数百年弄出天下诸道各取进士名额的规矩来?

  想到这里,朱允熥目光幽幽的看向面前的刘三吾。

  刘三吾这是已经算是挑明了,见到皇太孙也以问出。

  不由面带尴尬,低声道:“老臣经学一生,如今官至中书舍人,与仕途亦无所求,只求能将老臣这一生经学道理,让世人多多知晓。”

  朱允熥心中想着南北榜之争,心中已经是有了些别的想法。

  他幽幽道:“刘舍人,您老经学道理,朝堂之上大概是无人能及的。但这次在陛下面前,定下的规矩是朝中部堂们的笔墨丹青,这件事情如今也交到了翰林学士解缙手上,目下时间仓促……刘舍人不如去问问解缙,眼下可能给加上去?”

  头疼的事情让解缙去办。

  朱允熥婉言的将这件事情,从自己身上推开。

  随着他这番说辞,刘三吾眼中不由闪过一抹沮丧和失望。

  而这时,一旁已经建设好心理的李景隆,躬身上前。

  他神采奕奕,眼中精光不断。

  “启禀皇太孙,臣有事。”

  朱允熥将刘三吾的事情推到解缙的身上,看着开口的李景隆,当即开口道:“曹国公有何事,在本王这里不必拘束。”

  李景隆当下开口道:“臣是想问问,皇太孙前些日还每每出宫入府,随臣学习兵事,近来臣也知晓朝中诸事繁杂,皇太孙当以国事为重,但这兵事却非一日而成,不知皇太孙……”

  朱允熥目光悠悠的看着面前的曹国公李九江。

  他始终不清楚,这位如今和老四叔的关系如何。

  但心中安分警惕,却始终不曾放下。

  见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