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9章 人山人海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覃江龙又对已经年迈的老父母说道:“家里的地能不种就不要种了,您二老也都上了年纪,给镇里其他家种便是,咱们家收些口粮就好。

  等回头咱们家在县城了安家,我就在城外买上一些地,再雇几家人,咱们家到时候不用再干活都有吃不完的粮食了。”

  老父母听着儿子这般孝敬,自然是连连点头。

  倒是心里头还是念叨着,要将今年这一茬庄稼给伺候好。

  覃江龙又对儿女叮嘱道:“你两在家也没什么事,往后没事就往麻阳村跑,盯着一些,家里爷爷奶奶也多照顾着。回头去了县里,爹给你们送进学堂,说不得往后你们也能读书做官寻个好婆家。”

  儿女立马是乐的不住点头。

  大山里的孩子,总是幻想着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也总是想着能有朝一日走出去。

  不管儿女的欢喜,覃江龙最后对着跟了自己一辈子的婆娘,小声说着:“嫁到我家辛苦半辈子了,等这次我带着人领到银子,就在城里买几间屋子。回头再买几个伺候人的丫头,每天就伺候着你和爹娘。”

  婆娘羞答答的白了男人一眼。

  伺候人的丫头大抵是真的会伺候人,只不过伺候谁就说不准了。

  婆娘推了覃江龙一把:“赶紧带着人去县里吧,千万别误了朝廷和官府定下的日子。”

  “晓得晓得。”

  覃江龙点着头应了下来,便转身看向路上的人群。

  他招呼了一声,便开始头也不回的向着大庸县城方向赶路。

  如茅岩河镇这般好似大军出动的场面,这几日接连在整个大庸县周边的大山里发生。

  自古财帛动人心。

  过去要是有人说朝廷会给他们好处,定然会招来一顿唾骂。

  可这一次,在那一千五百多名大庸县百姓带着朝廷发的银子回家,再也没有人会质疑了。

  去县城,赚银子。

  已经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有些离着大庸县城远一些的地方,人们早几日就开始出发。

  百姓们的智慧也在这时候展现了出来。

  如同覃江龙对家人的叮嘱和安排一样。

  那些路远的百姓,也是托付了家里的人继续在更远的地方拉人头。

  即便是在往年,可能会为了争夺一条河水而发生过冲突的几个村子,这个时候也尽数放弃前嫌,拥有着共同的目标。

  而在大庸县城外。

  从那些百姓们拿着钱回家后的第五天晚上开始,就有人陆陆续续的带着人回来。

  消息在夜里头被分别送进了县衙和城外大营。

  县令李雨龙第一时间从温暖的被窝里跑起来,安排衙门里的人在城外安置那些回来的百姓。

  大营里也很快就传来了消息。

  开始让回来的百姓们,在县衙这几天准备好的营地外面,继续扩建工人营地。

  钱粮自然是足数拨付。

  为了能让接下来源源不断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百姓看的真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