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28 章 第 128 章_清穿锦鲤十四福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沉吟片刻,说道:“朕记得图禄家有个儿子年岁跟布耶楚克差不多,不如到时候就让他家尚主吧。”康熙研究较杂,他隐约听御医提起过说近亲成婚孩子容易体弱,或许佛尔果春担心的正是这个。

  布耶楚克不是皇后生的,联姻应该没问题。

  完颜氏为大族,如今又成了后族,若是下一代没有联姻,他担心别人说皇上凉薄,或者说皇上在防着完颜家,这都不是康熙愿意看到的。

  “朕猜这次佛尔果春不会再拒绝了。”

  胤祯把话带给佛尔果春,她果真没有拒绝。布耶楚克她是当亲生女儿疼的,娘家侄子,她相信大嫂也能教育的好。如今俩孩子年幼,还能从小培养培养感情,挺好的。

  论功行赏完毕,胤祯就开始了他新帝上位后的三把火改革。

  按照旧历,新皇登基都会减免三年赋税,胤祯也没有在这上面苛责谁。如今国库充盈,有亿万两白银,而国家除了赋税还有别的经济来源,于是他大手笔的减免了五年的人丁税。

  有土地的百姓稀少,人丁税反而是百姓的主要税务。康熙当皇帝是称职的,五十年起就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即人丁税收从这一年开始一直以上一年的人口征收赋税,哪怕你家今年生了十个娃也是不在交税的。

  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胤祯同样爱民如子,他上位后并没有动这个政策,在此基础上又减免五年的税收。

  除了人丁税,地税也象征性的减免了一年。

  土地这东西大部分都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若不是怕落得苛责吝啬的名声,胤祯是一点也不想给他们减免税收。这些人可不是普通百姓,他们的日子好得很,每天大鱼大肉不知道多滋润。

  他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这次减了的,迟早让他们连本带利还回来。

  除了按照惯例见面税收,他做的第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在各县城开办学堂。百姓上学难,除了自身贫穷没钱上不起学之外,就是学堂稀少。小县城能有一所学堂就不错了。

  胤祯下旨,无论大小县城东南西北四处都要建立学堂,方便附近村子的百姓前来就学。为了表示他对这件事的重视,他在六部之外单独设立了一个教育部门,专职大清的教育事业。

  如今天下太平,蒙古那边已经被打怕了不敢来犯,新疆、西藏那边也有洋枪队压阵,百姓安居乐业。钱放着并不会生钱,大清不缺钱,缺的是人才。人才哪里来,仅凭着这些贵族是不够的,人口基数最大的还是百姓,这才是能选拔人才的地方。

  他规定大清子民八岁以上必须去学院进行长达五年的学习,他深知百姓困苦,很多人不是不想学习而是没钱供养孩子读书。他让孩童读书并不是想要加重百姓的负担,因此这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