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2章 两个男人的交流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通过文化曲线救国,无疑是天真了些。

  无论什么时候,武力才是最可靠的。兵权,永远是权力中的权力。敌人读了经书,就不是敌人了吗?说不定前面放下经书,后面就举起刀子。没有武力,你拿到话语权又有何用?

  李洛和马致远初步相识,虽然内心敬仰他的为人,却不能交浅言深。

  一路走来,马致远指着路边的破败村庄道“民生如此凋敝,怎不令人心忧。如今江南江北,大半如此。”

  李洛问“朝廷之前下诏兴农桑,复开垦。大皇帝还为此设置大司农寺,整顿天下农桑田亩,为何不见实行?”

  比起对元朝现实的了解,他当然不如马致远这个古代土著。

  马致远道“中正兄是高丽人,初次来大元做官,当不知这民间情状。当今天子即位前,窝阔台、贵由、蒙哥这几个大汗,都是推行草原之法的。”

  “当时,北方之地大半沦为牧场,渐成草原之势。当即即位后,推行汉法,这才阻止了这种趋势。这些年,牧场复耕也有不少成效,但当年变成牧场的田土太多,这才变成半农半牧的样子。”

  “如今,这牧场分官营和投下。官营牧场其实撤了不少改回农田,但大小领主的投下封邑,多半还是牧场。”

  李洛明白了。忽必烈虽然发展过农桑,但只是阻止了北方经济继续牧化的趋势,并没有完成复耕。这原因很简单,很多牧场是蒙古大小贵族的领地,忽必烈真要铁心强令他们“退牧还农”,就会触发整个集团的利益,势必动摇他的汗位。

  毕竟,蒙古贵族们对农田不感冒,他们更喜欢的还是草原,巴不得整个汉地全部变成草原才好,怎么会支持忽必烈的政策?

  加上这几年忽必烈渐渐趋向保守,对汉化开始抗拒,退牧还农就难以为继了。

  中午的时候,李洛看见路边有一个大庄园,走了十几里都没有走出庄园的范围。这巨大庄园上有很多农民在劳作,显得很忙碌。

  不光有大量农户,还能看见骑着战马,拿着武器的监工,偶尔这些监工还大声呵斥,用鞭子抽打地里干活的农夫。

  “千里兄,这是谁家的庄园?”李洛忍不住问道。

  马千里显然这一代并不陌生,回答道“这里是第二皇后的投下。这附近方圆百里的土地和民户,都是第二皇后的财产。”

  蒙元没有贵妃,而是叫第二皇后。李洛知道第二皇后名叫南必,与贤惠的皇后察必不同,南必是一个很贪婪的女人。

  “千里兄,北方土地民户,有几成属于蒙古官人的投下?”李洛问。

  马千里苦笑道“说出来怕中正兄不信。如今淮河以北各州县,投下土地占到五成,都是诸王、宗室、驸马、后妃、显贵们的私产。只要每年交点税,必要时出兵,其他朝廷一概不会过问。”

  李洛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