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59、660节 “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廷必不长久,心灰意冷之下辞官北归,隐居田园,优游林下,以五柳先生自况。

  其时,李洛已经占据江南,自称唐王。种种举措大得百姓民心,有一统南国的实力,可钱选并没有投唐。

  原因很简单,他是均田令的利益受损者,他是士绅大户。

  钱家虽然不是豪强劣绅,并没有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可也是妥妥的大田主,不是那种耕读传家的寒士。

  所谓寒士之家,一般也就是几十亩甚至十几亩土地,靠着耕读立业,并没有完全脱产。

  可钱家有良田数千亩,佃农上百户。均田令一下,钱家被没收九成田产!

  这还是钱选乖乖配合了。要是不配合甚至举兵顽抗的,比如吴兴第一豪族沈家,早就身死族灭,族人最好的结局就是为奴。

  按照唐国的《均田令》,大户人家,最多只能保留三百亩田地,除非你有爵位有封田。不然,就算当了宰相,没有爵位在身也不能超过三百亩。

  这么算,他几千亩田,最后只剩下三百亩,可不就是被没收九成?

  所以,利益受到如此损害,钱选当然不会投奔唐廷。

  很多士绅在唐军的武力下屈服,从大地主变成小地主,心中深恨唐廷,深恨李洛,不少人发誓永不仕唐。

  但钱选此人终究格局不俗。他虽然心疼家族损失巨大,却也知道站在天下的角度,这是正确的,是救世良方,是变法惊雷。

  李洛敢冒着得罪天下士绅的风险这么干,那是为了黎民百姓,乃是尧舜之举。

  自高宗南渡以来,权贵豪强兼并土地之风越演越烈,最后导致小民纷纷失地沦为佃农,竟然达到十农九佃的地步。

  不光是良田沃土,就是山林水泽,也都被兼并霸占。以至于小民门前明明是山林,却要绕远道去外地砍柴,在门前的湖泊河流种植菱藕,都要向湖主河主交租。

  以至于朝廷入不敷出,小民生计艰难。贾似道推行公田法改革时弊,也全都走了样。

  元廷占了南方,局势更加恶化,小民连佃农都难做了,竟是沦为农奴。

  以钱选的眼界,他知道土地兼并已经到了非推倒重来不足以解决的地步。要不然,数十年之内,必有黄巾黄巢之流,揭竿而起,天下大乱。

  这也是钱选为何认为“圣天子在位,可以出仕亦”的原因。

  向钱选这样出身大户,利益受损,却因为心怀天下而决定入唐的开明士大夫,民间还有不少。

  这些人和钱选一样,经过思考和观望之后,纷纷动身前往江陵。

  别说南方,就是北方士子,想要南下投唐的也大有人才。奈何身在元统区,无法南来。

  …………

  江陵唐宫,光政殿。

  今日是逢三一次的常朝。光政殿内,身穿常服的朝臣,正在山呼朝拜。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