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1、662 衣被天下!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赵宋的教训。

  文天祥可是深有体会的。

  当年,他在江西抗元,向宋廷要一批军器。这本是简单之极的一件事,却足足折腾了大半年,误了战机。

  很多时候,前线的军队都因为缺粮缺兵器溃散了,朝廷的运输队还没出发,甚至批文手续还没完成。

  这样的情况,在宋廷再正常不过。这还能好的了?

  这焉能不败呢?为何私兵反而能打仗?就是因为效率高,执行很快。

  李洛继续说道:“凡事跟着钱粮走,总不会出错。任何项目,都需要财政支持。所以,财部的审计司,要熟悉实时行情,不能被蒙蔽,才能核算出合理预算。监察者和御史台跟着钱粮查,就能查出问题所在。”

  “所谓决策,就是立项。哪怕仅仅是下一道告国民书,那也算是项目。为何?因为要张贴天下,需要用掉很多纸张,要雕刻印刷,就算用的钱少,那也必须财部审计。”

  李洛的意思很简单,只要是用钱用资源的,就一定要当成项目来管理。

  仅仅是一道称帝的诏书,就要印刷十万份,耗费的纸墨费用就要数千元,能不立项?

  众臣深以为然,一起下拜道:“陛下英明,臣等遵旨!”

  李洛说完,看向崔秀宁,“梓童还有什么补充么?”

  崔秀宁对大臣们说道:“秋粮还有一个月就要收割了。但新设置的九个州,都是缺粮的。纳税之后,农民只有口粮,没有余粮卖,当地的非农户口,吃什么?那就需要从老五州调集粮食,可如此一来,路上的消耗就不得了。”

  “本宫以为,户部不要在新九州纳粮税,这样农民就有余粮卖,当地非农户口就有粮食买。朝廷就不用千里迢迢的运粮支援了。”

  “今年新九州的粮税,累加到明年再一起征收。可如此一来,朝廷的粮税就少了。怎么办?就在老五州买粮补充。”

  “这样,朝廷是多垫上了买粮钱,却省了运粮的钱和功夫。”

  众人都是眼前一亮。

  皇后这个主意好啊。东边不征,西边买。朝廷只是垫了钱,却还能收回来。可运粮的成本和功夫却省下了,还省了很多事。

  李洛笑道:“梓童言之有理,那就这么办吧。政事堂立项,户部和财部协办吧。嗯,项目计划,三天内要送到龙章宫。”

  “遵旨!”林必举等人一起领命。

  朝会结束了,李洛和崔秀宁一起回到龙章宫,很快就得到侍卫的禀报。

  “陛下,皇后娘娘要找的那位黄道婆,已经找到了,眼下送到了宫外。”

  “快传进来!”崔秀宁立刻说道。

  “你找了黄道婆?”李洛有点惊讶,他竟然忘记了这事。

  黄道婆是谁?那可是改变中国的一百个名人之一,而且位置非常靠前。

  这是一个被很多人严重低估的人物。

  在黄道婆之前,华夏的棉布很不普及,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