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7、988节 崔秀宁的意外之喜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族可供抢劫,他们还真能灭绝不成?

  这些理由根本就站不住脚。

  最大的理由就是,统治者的自私和短视。

  就是不敢也不愿向塞外移民。就像满清千万百家阻止移民关外和南洋的原因一样。害怕动摇统治,怕人造反。帝王们的眼睛,绝大多数时刻盯着自己的百姓。

  百姓移民到塞外,骑上马,朝廷还能控制的住吗?

  变成胡人打回来怎么办?

  东胡和匈奴,是不是很可能就是华夏人跑到草原形成的?

  不能让他们到草原上去!

  赵国占了漠南的一小部分,还统治了很多年,就能压制胡人。结果秦灭赵,立刻放弃了赵国塞外草原的土地。

  换句话说,要是汉唐明三朝能移民漠南一百万,开荒耕种,修筑城池,怎么可能吞不下漠南?

  到时要战马有战马,要骑兵有骑兵,要粮食有粮食,怎么也能守住瀚海大漠,将胡人挡在漠北。

  谁规定汉人就只能种地,不能放牧?游牧民族能占中原这种农耕地区,适应耕种。汉人就不能占领草原放牧了?寇可往,我不可往是吧?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防备草原胡人,花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几次北方沦陷,汉人被屠杀。教训这么惨重,硬是没想过釜底抽薪的占领草原。这就是自私短视带来的愚蠢。

  是由内卷造成的。大部分时期,都是在内卷。

  李洛的看法很干脆,他认为,起码漠南草原,汉人王朝绝对是有办法利用,也有办法消化的。

  这么简单的问题,不可能没有人想不到。只是为了控制百姓,不愿意这么干罢了。

  晚清的时候,东北还是人烟稀少,都说是不宜耕种的苦寒之地。可是大量人口下关东后,很快就变成北大仓。

  长城固然有挡住胡人的作用,可难道就没有阻挡百姓北迁的意思么?

  元明清三朝禁海,难道其中没有阻止百姓移民海外的考虑?

  李洛很清楚,古代统治者有多什么自私和短视。而这种自私短视,尤其以满清那群酋长做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

  当然,李洛也不会干出吧漠南草原变成耕地的傻事。他只是要彻底消化漠南,甚至漠北。

  具体怎么干?

  开煤矿,烧砖筑城为居住点,通过政策优惠移民,建肉奶加工厂和羊毛纺织厂。再派出教师支教,以点带面慢慢来,几十年后,草原上就有不少城池。

  到那时,草原就和胡人完全没关系了。

  在这种措施下,移民草原的汉人,也绝无可能变成新的胡人。草原上有朝廷的驻军,有朝廷派出的教师,有道庙祭祀,有城池官员。草原经济也严重依赖和中原的贸易。

  怎么变成胡人?

  “传旨,长城之上的驻军,一律撤防,无需再守,兵马要用在刀刃上。长城沿线的官府,必须保护长城,谁要擅取长城一块砖,就按照破坏文物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