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0章 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刺枪法:从入门到入土

  视察完刺刀、长柄斧等辅助兵器的生产工作后,沈树人在兵仗工坊的其他车间也转了一下。

  发现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和磨合,黄州兵仗坊的火枪生产工作,也开始摸到了门路。相比去年年底时的卷管、镗孔工艺,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

  工匠们按照沈树人的吩咐,做了两手安排。

  一边是按照脚踏车床、脚踏砂轮机的思路,弄出了脚踏式的镗孔机。

  另一边,则是同步鼓捣了“用铁板热锻卷管、然后锻焊连接,最后外包红热铁箍、遇冷紧缩箍紧”的技术,尝试不用镗孔的火枪技术。

  经过测试,镗孔法造出来的火枪,工艺上跟原先比较接近,只是进一步提高了镗孔效率。原本一根枪管慢腾腾钻一个多月、还容易偏心;现在可以缩短到二十天左右钻完孔,质量还有所提升。

  而新测试的卷管法,质量上肯定比镗孔法差一点——这也很好理解,一个是“无缝钢管”一个是“有缝钢管”,有缝的强度肯定差一些。

  工匠们也只能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即使质量差,也要在差的里面挑出相对最好的。

  沈树人走的时候,没教他们具体怎么把卷管焊接起来,主要是沈树人自己也不可能懂得太全面,压根儿不知道明朝的人有多少种焊接金属的工艺。

  所以周铁胆花了两个月,一种种试。

  先从熔锡铅、熔青铜的浇焊法、铸焊法试起,想用易烧成液体的青铜把铁管接缝处铸在一起。但是最后发现铜铁结合的地方太不牢固,耐不住高压,只好作罢。

  万幸的是实验过程中也没炸死人,大家都很小心地把实验火铳放在一个铁桶内击发,炸膛了伤不到人,飞溅的碎片和火药燃气威力大部分被铁桶吸收了。

  浇焊法、铸焊法都失败后,最后才不得不用最难也成本相对较高的锻焊法,也就是做卷管的时候,铁板两端稍微做薄一点,然后尽量加热把两端叠压在一起,反复巨力捶打熔合。

  锻焊法用到的材料都是均匀的,才没出现“不同金属之间的接缝强度不够”问题。

  不过,锻焊法卷出来的铁管,变形程度会比镗孔法和铸焊法严重些,造好后最终还是得加一道内壁用内车刀整修的工艺。

  好在周铁胆等人已经按《天工开物》推而广之,把脚踏式镗床、磨砂轮都搞出来了,镗床到车床,也就是刀头稍微变一变的事儿。已经广受启发的工匠很容易触类旁通。

  最后做出来的枪管成本,也能比镗孔法降低一半以上人工成本——如果不修饰枪管内壁那些轻微变形的话,估计还能再砍一半,直接砍到膝盖价。可惜质量太差太容易炸膛的垃圾,沈府台肯定不会用就是了。

  这些技术,都是这两个多月里,反复做实验研发出来的。只可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