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4章 第 134 章_[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家大族还要继续保持他们的高门地位,让他们主动向朝廷服软显然过于为难那些死要面子的家伙,曹寅这个台阶对他们来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儿,正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老一辈的遗民心怀大明,像顾炎武那样的人,不管朝廷给他多少好处他都不可能弯腰低头。但是昆山顾氏不只他一个人,大家族枝繁叶茂,他一个人挺直腰杆却断送了全族的仕途,这种事情比要了他的命更难以接受。

  和顾炎武处境相同的还有不少人,他们自己可以不仕清,但是他们不能要求全族儿郎和他们一起为了已经灭亡的大明而放弃前途。

  可他们这些长辈态度明确不肯出仕,天下人提起他们的时候会说那是谁家的谁,而不单单是一个人,长辈风骨傲然宁死不屈,晚辈又怎么好意思屈服于朝廷许诺的高官厚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们要名声就得放弃仕途,想要仕途就不能不顾忌名声。

  如果从来没有打着前朝遗民的旗号来抬高家族声望,家中小辈自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在已经吃上了忠心大明的好处,再让他们转过来给满人的朝廷干活,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就会让他们的名声彻底臭了。

  以前南方反清复明的势力强大,还有被封为藩王的汉人,他们能期待着有朝一日把满人赶出中原,现在朝廷已经在京城立住了脚,等着他们的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臣服朝廷,朝廷可以让他们和以前一样风光。

  一条是继续遗世独立,这么一来,他们家族中的小辈还有学生朋友之类的全都仕途无望了。

  科举考试三年一轮,每轮都能选出许多德才兼备的人,朝廷现在愿意招揽他们只是为了安天下读书人的心,但是绝对不是缺了他们就没法运转。

  那些世家大族显然也清楚形势,所以曹玺这些年才能在江南稳住脚跟。

  这次要不是朝廷要改税制,曹寅可能一直都不知道他的生母另有其人。

  他小时候一直跟着亲爹,娘亲去给皇子当乳母去了,母子俩聚少离多,不亲近很正常。后来一家三口在南京团聚,没多长时间他娘又给他生了个弟弟,偏疼幼子是人之常情,他已经是个大孩子,自然不可能和弟弟争夺父母的宠爱。

  再说了,他们母子俩虽然不亲近,但也从来没有红过脸,寻常孩子该有的他都有,他爹担任江宁织造,谁来都得给他爹三分薄面,他自己也是江南一带有名的神童,也不会和小豆丁弟弟置气。

  怎么来了趟京城再回家,娘亲就不是他的亲娘了呢?

  康熙倒了杯水递给曹寅,头都没转继续说,“那些商贾觉得新的税制太吃亏,到处找门路不愿意交钱,但是鳌拜和苏克萨哈带兵在外面守着,整个江南没人敢为了几个钱坏了自家前程,那些商人一气之下,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