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章 第 33 章_[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城分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者之间泾渭分明。

  宫城就是紫禁城,外朝内廷、三朝五门、左祖右社、左文华右武英等宫殿安排皆是延续前朝的传统,里面住的是皇帝一大家子。

  皇城在宫城外面,住的是皇亲国戚。紫禁城只能住皇帝和皇帝妃嫔,皇子长大后出宫开府,府邸就在皇城的范围内建造。

  再往外一圈是内城,住的是八旗子弟和京官。旗人以方位划分驻地,内城四四方方,除去中间皇城的那一块正好剩下八块,八旗一旗一块分了皇城周边,便是如今内城的布局。

  想知道一个人是什么身份,只需要知道他家住在哪儿就能猜个七七八八。

  京城基本延续了前朝的格局,只在局部作了改动。皇城北边的二十四衙门尽数裁撤,东南边的大内衙门也推了重新建成尊奉萨满教的庙宇堂子。

  大清建都北京,宫城宫殿什么的都依着前朝的旧例,只是满人的朝廷和汉人的朝廷不一样,他们入关的时候还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那一套,内阁六部几乎都是摆设。就算是现在,经过顺治皇帝的数次改革,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也压过内阁一头。

  原本那些就衙门官署、王公府邸都改了不少,大部分改成旗人居住的民居,其他位置好的就留作诸王府邸。至于原本住在内城的百姓,早在满人入关之后就被赶到南边的外城居住。

  其实最初刚入关的时候没分那么细,一进城就把原住民赶出去这种事情太不地道,他们意在天下,不能像关外时那样动不动就烧杀抢掠。京城的百姓没有抵抗他们入城,他们毫无缘由的对百姓下狠手,以后再办事更容易招致百姓反抗,这样不好。

  但是吧,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京城也不例外。

  内城最开始的时候各族混居,不光有汉人、满人、蒙古人,还有回回人、西洋人等各种远道而来的人,平日里没少起争执。

  这家丢了金银,那家被客人找茬,更有甚者,胡同深处悄无声息出现几具尸体被清晨出门的百姓不小心踢到,哭着喊着跑去官府报案。

  别以为京城是天子脚下就很安全,那种事情多了去了。

  隆禧听的头皮发麻,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连忙喝口热粥压压惊,“然后呢然后呢,百姓发现尸体后报官,凶手很快就被抓住了吧?”

  “事情能那么简单就好了。”鄂伦岱喝茶喝出豪饮烈酒的架势,茶杯放到桌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极了茶楼里说书先生开讲之前的惊堂木,“内城各族混居,其中的恩怨情仇讲上十天半个月也说不完。”

  京城的胡同四通八达,穿街走巷不小心就走迷了方向。一旦出了命案,死者的身份能被辨认出来还好,要是辨认不出来那可就麻烦了。

  如果死者是汉人,办案的官儿会觉得可能是汉人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