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0章 第 90 章_[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王爷劳苦功高,得知皇帝的处境如此艰难后肯定不会再难为朝廷。

  哭完之后也不是说不给粮草军饷,就是朝廷现在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京城那边勒紧裤腰带也拿不出来那么多,王爷要一百万,他们凑出来十万送过来,王爷凑活凑活得了。

  别说什么从苏湖一带调粮过来,以前没这规矩,苏湖一带的税收已经很重,再多收税那边的百姓肯定不愿意。

  哭庙案还没过去几年,当年杀了那么多人才把事情平息下去,两位王爷不应该忘那么快,要是把钱都送到云南、广东这边来,朝廷的八旗大军怎么办?

  两位王爷在大清建国的时候劳苦功高,那都是吃过苦立下大功劳的英雄人物。

  如今正是艰难的时候,正是两位王爷和朝廷一条心共克时艰的时候,现在日子过的苦些不算什么,先苦后甜才是真的甜。

  等朝廷解决了这边那边的乱子,到时候两位王爷还不是要什么就有什么?

  天底下的异姓王不多,亲王还不算到顶,没准儿过两年皇上施恩,王爷们的亲王就摇身一变成了铁帽子王了。

  那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天大喜事儿,两位王爷可不能把送上门来的好处往外推。

  ……

  耿精忠不知道那些人具体怎么游说吴三桂和尚可喜的,但是不用脑子也能想个大差不差。

  说客的嘴那是骗人的鬼,那些人嘴里能有半句实话都是多的,许下的好处也就能听听,到时候让他们兑现他们肯定找理由装没听见。

  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摸爬滚打一路闯上来的谁会相信说客的那张嘴?

  耿精忠想不明白吴三桂和尚可喜为什么能那么好忽悠,怎么说也是起起落落大半辈子的人,被几个年轻人掉点眼泪就忽悠过去,他们怎么有脸出门见人?

  然而,不管他在靖南王府摔了多少茶具,平西王府和平南王府在收到朝廷送来的粮草军饷后都偃旗息鼓了。

  虽然比他们要的少的多的多,但是朝廷愿意给,就说明还是把他们放在心上,舍不得把他们往外推。

  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他们就是找个机会给朝廷要东西,那么多年的感情了造什么反,年轻人想搞事儿别拉着他们这把老骨头一起。

  耿精忠:!!!

  耿精忠鼻子都要被他们给气歪了。

  竖子不足与谋!

  话虽是这么说,该干的事情还是得干,吴三桂和尚可喜不上钩,他还能找别人继续合作,天底下那么多心怀汉家天下的人,他没必要非得两棵歪脖子树上吊死。

  台湾郑经那边不用说,那家伙就一直没和朝廷关系好过,广西将军孙延龄可以拉拢,广东那边尚之信早就想弄死他爹自己称王,云南那边吴三桂手下也有不少人蠢蠢欲动试图改朝换代。

  把小皇帝打回盛京老家有难度,他们和清廷划江而治却不是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