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5章 三清?儒门三先生!_苦境:我在德风古道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存在复杂的派系,儒门的传承比那些琐事更加重要。

  由圣夫子创建的儒教,尊崇孔孟之道,遍读四书五经,行事作风较为保守中立,是儒门建制中最大的基层教育组织。空穴来风,门下儒生盛传的旧儒学双擘,并非没有道理。

  其中优秀者会前往学海无涯进修,所以,圣夫子与太学主交情匪浅。

  并且,儒教总部亦不在中原,北海之上,在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一只巨型毛笔,登上天笔峰即可到达一字宫墙,墙分内外。

  墙外为接待外宾之处,墙内即为世外书香。

  能够在当今江湖给儒门站台,儒教同样是苦境儒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圣夫子不好争斗,由他执掌的儒教自然是专心做事,做好儒门基础教育,以此壮大儒门。

  新儒学,旧儒学,三教合一派,儒教独尊派以及中立派,革新派与顽固派,无论哪一方都需要读四书五经学习六艺。

  太学主则主导派系之争,争斗可以,但必须控制在一定的分寸内,六部执令本就是竞争上岗,他重视的是过程中是否会产生牺牲。

  在儒生眼中太学主一向爱惜羽翼。

  但太学主想的是,身为儒门栋梁不能白死,要死的有价值,而不是死在内斗之中。

  至少要为儒门的发展提供助力,添砖加瓦,他看重的同样是整个儒门。

  蔺重阳作为内圣外王的集大成者,行事则要更加强势,就连太学主都会说,若他依旧在位根本不会发生这么多事。

  三教共尊的剑皇,其之目光不止在儒门,提倡良性竞争却不支持各脉内斗。

  派系,在蔺重阳眼中没有意义,只要别做不该做的事他都能容,前提是团结在一面旗帜下,整个世界与时代前进才能进步。

  但他是真的会在需要的时候亲自动手。

  四书五经六艺,在蔺重阳看来并不应该成为一名儒生的全部,要发展生产力,做实事,儒生确实应该持续不断的学习,却没必要将心力全放在读那些书上,这是革新派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育普及,什么时候都要做,但一名合格的儒生不能只会读书搞学问,而是要全方面发展,成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铸术,医术,剑术,韬略,策论,民生。

  蔺重阳对儒生,对后辈的要求,远比太学主与圣夫子更严格。

  儒门四大名锋选拔尚未开始,三人聚在这里自然是谈儒门前景,交换理念,看哪一部分、哪个环节有能改良的地方。

  三人充分交换了意见,对圣夫子与太学主两人来说,蔺重阳的思想还是太过前卫。

  关键在于,这种给儒生上强度的教育方式,对苦境多年来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就比如说医术与医者的培养与推广。

  铸冶之术则是鸦九与不工山,以及炎山铁族等势力在发力,而这背后同样有儒门的影子,普及的那些机关器械便是商盟在进行出产,也就是说给儒生上强度是大势。

  照这样发展下去,四书五经已经难以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圣夫子需要另外再编课本。

  六艺就目前来说依旧有用。

  全新的课本中要增加哪些内容,便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