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7【义军无义】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叛军才对。

  为啥不加入叛军?

  看看眼前景象就知道了。

  村子里的民居,已经被叛军放火烧个干净。来不及逃走的村民,也被叛军屠戮一空,阡陌之间还能看到不少尸体。

  这些叛军无故杀人也就罢了,居然还不晓得收尸,也不怕引起瘟疫什么的。

  王渊骑马从村中穿过,整个人面无表情。

  就在他前方不远处,一个老妪趴伏在地,背部有两道巨大伤口。而在老妪身下,掩藏着一个小孩的尸首,脖子被砍得只剩一层皮牵连躯体。

  叛军起兵之前,他们备受土司盘剥,属于绝对的受害者;叛军起义之初,他们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义军,不必苛责。

  但此时此刻,叛军已经化身为虎狼,所过之处鸡犬不留。他们杀死老幼和青壮,抢走妇人和钱粮,论法、论理、论情……叛军个个该死!

  在古代,千万不要相信有什么义军。朱元璋在攻占南京之前,一直靠抢粮维持军队补给,军纪好只是在抢粮时不乱杀而已,但你把老百姓的粮都抢了,别人还不是照样饿死?其老家濠州(凤阳),被军阀们反复折腾,几乎打成一片白地,有好几年处于无主状态,连贼寇都懒得去占领州城。

  “这就是战争,”王渊语气冰冷的问道,“你还整天想着打仗吗?”

  宋灵儿默然不语,她对战争的浪漫幻想,与残酷现实相差太大,一时间已经失去思考能力。

  李应也是一口闷气憋在肚子里,他突然翻身下马,对自己的书童说:“阿忠,下来给他们收尸!”

  王渊跟宋灵儿也过去帮忙,却苦于找不到锄头挖坑,估计铁质农具都被叛军抢走了。他们把尸体抬到一起,堆积柴禾烧个干净,最后将骨灰装进残破的陶罐当中——那些陶罐,可能是村民存放米粮的器具,如今被随意扔在村中各处。

  这不算挫骨扬灰,明朝已经开始流行火葬了。

  《大明律》规定:“若亡殁远方,子孙不能归葬而烧化者,听从其便。”

  异地死亡,基本都是火化,然后带着骨灰回家安葬。

  朱元璋那会儿,还禁止本地火化,只准异地死者火葬。但到了朱棣上位,巡按御史上报地方情况,福建那边土葬的已经十无二三。至明朝中页,随着人口流动频繁,以及佛教兴盛传播,火葬已经在社会底层流行,还专门有个烧尸职业叫“火家”。

  收敛村民尸体,就耗费了两个时辰。

  四人洗净双手,吃了些干粮,这才继续朝北衙进发。

  他们已经不敢骑马,怕蹄声引起叛军注意,只牵马非常谨慎的往前走。

  好在野外竹林遍地,方便他们隐藏行迹,马蹄踩到地面竹叶,也不会发出太大声响。

  距离北衙两三里,附近全是农田。

  这些是宋家的族田,平时交给农奴耕种,甚至还有一片专供农奴居住的房屋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