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9章 能造,但没法量产?_星火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验室的那点产量绝对支撑不了H-20形成战斗力,想要飞机能真正“造出来”,材料产量不足的问题终归还是要解决。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道:

  “有没有联系其他兄弟单位,这种材料国内有办法上工业化生产线吗?”

  高永玉摇了摇头,回答道:

  “没有办法。”

  “我们国内碳纤维产业的发展太弱了,别说T800L,就算是现在国际上已经成熟化的T700材料,都没有哪个厂能造出来。”

  “正想要搞的话,估计得像芯片项目一样,拉一个专项出来.”

  “那么难?”

  唐长红惊讶地说道。

  他知道碳纤维难搞,但其实,他对这个产业并不了解,只是下意识地以为,这是一个解决了材料制法,就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对面的高永玉叹了口气说道:

  “是啊,一开始我也没想到。”

  “但是最近我查了不少资料,也请教了不少业内的专家,才算是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实际上,碳纤维工业,最早还是起源于岛国的。”

  “1959年的时候,岛国发明了用聚丙烯腈为原丝加张力牵伸制造碳纤维的方法,并且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商业化,随后便广泛运用在了军民领域。”

  “我们碳纤维研究其实也是始于60年代初,但由于当时国际环境恶劣,西方对我们实施了高度技术封锁,加上国内资源紧张,碳纤维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非常有限。”

  “一直到1975年,在张爱萍的部署下,我们联合二十多家单位攻关,才终于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但也就在这个阶段,对西方技术的盲目崇拜开始了。”

  “西方成熟产品的冲击下,我们刚起步的产业根本无法抵挡,整整20年的时间,在碳纤维这个领域,我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进步。”

  “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自己不想搞,觉得投入大。”

  “另一方面,就是引进也引进不了。”

  “你知道的,巴统条约下,技术过硬的公司都不愿意向我们转移技术,连设备获取也极度困难。”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碳纤维工业,最终就发展成了现在这个畸行的样子。”

  “一句话,原理很熟,技术很强-——T800L这种超前的材料也能迅速理解、掌握。”

  “但问题就在于,工业化量产,几乎没有可能。”

  说完后,高永玉下意识地摇了摇头,随后又补充道:

  “哪怕是现在,我们想要引进技术和设备都还是不可能的。”

  “国际上排行前列的那些公司压根不考虑跟我们的合作,二三线的公司,比如英国的RK,对我们也是态度暧昧。”

  “真要去跟他们合作.恐怕我们吃的亏会更多。”

  唐长红默默点了点头,随即问道:

  “国际上的同类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