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9章 抄底群立_异国猎宝档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景胜作为群立瓷厂的新一任老总,正头大如斗呢,对这位年轻的人算不上多热情看在老所长的面子上,安排财务和总经办主任俩人陪同他们去参观。

  于老有些不太高兴,可人走茶凉,社会常情,也没说什么,只是背着手气呼呼的走在最前面,懒得说话。

  总经办主任宗静兰,一位四十出头的女人,挺会来事的,笑呵呵跟在于老和李承身后,一口一个于所叫着。她边走边给李承介绍群立瓷厂这些年的发展史,同时还将于老等人当年艰苦奋斗的故事嵌入介绍中,让于老脸色稍霁。

  李承从她的话语中,隐隐听明白一些意思。

  群立瓷厂早些年叫醴陵艺术厂,为陶研所直管,1965年取“群策群力”之意,改名群立瓷厂,开始自主经营,但陶研所依然是他们的指导单位,也是陶研所的实践基地之一。

  最近几年开始股改,群立瓷厂作为醴陵标志性企业之一,首当其冲。

  股改之前有两项重要工作要做,其一是精兵简政,即下岗分流,其二是甩负,也就是脱离陶研所的管控群立瓷厂每年都要给陶研所上缴相当数额的管理及研发经费。

  双方的矛盾,自然也就产生。

  醴陵群立瓷厂一共有馒头窑四座,梅花窑口四座,都是柴窑,还有高压电窑两座,其中有两座柴窑专为高端定制服务,俗称“官窑”,另外八窑口为民窑。

  李承一行只是在窑口棚区外围转转,简单参观一遍,他还是有收获的。

  群立瓷厂的生意应该不太好,十座窑口仅有三窑口开工,另外七座含两座电窑,全部冷冷清清,应该有一段时间未曾点火。

  想想也是,自从主席故去,高层“襄南情结”骤减,景德镇厚积薄发再度抢走官窑的位置,群立瓷厂自然没那么滋润。

  李承没提去釉料室、熟泥房内部参观,这涉及到一家窑口的最重要机密,只是在外部简单浏览一遍十多个工房。

  转过窑口棚区,就看见库房,与舟国陶瓷工坊差不多,钢架结构板房,挑高六米,长足有八十米,一共开了四个巨型卷闸门。

  眼前这座仓库,是八十年代前的老库。财务去找库管开门,李承、于老在宗静兰的陪同下,站在门口等候。

  闲聊中,李承问道,“宗主任,这仓库中,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生产的瓷器,大约还有多少库存?”

  “这个呀,库管那有数据,具体我还真不是太清楚呢。”宗主任撩撩齐耳短发,有些不好意思。

  孰料,于老竟一口答出来,“大概有六千多件套,不到十万头。”

  于老口中的“头”,是瓷器行当常用的计量单位。一套瓷,由文具一套、茶具一套、酒具一套组成:

  文具:花插一头、笔筒一头、笔洗一头、印泥盒一头、水罐一头、烟缸一头。

  茶具:腰鼓茶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