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5章 乡试(一)_寒门骄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生们都进入了这狭窄的号舍里面,这三天两夜就只待在里面了。

  随着"咣当"一声响,考场的大门被关上,整个考场成了一个封闭的场所,

  很快,答题纸和草稿纸发了下来。再等一会,试卷也发下来了。

  前世,叶小丰看网络,说是乡试之时,没有试卷发下来,都是由考官讲题或者举着题板,再由考生自行在下面抄写。他也做了这个准备,可他发现这里乡试仍然还是有试卷发下来。

  事实上,乡试是有讲题的,但也只有京城的考场采取了这个办法。原因很简单,因为其他地方,很多寒门学子不懂官话。即使是一省之人,特别是在南方,也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

  可真正到了会试之时,为了防止考生作弊,那就都是考官讲题了,有的考生为了能听懂官话,会提前半年就进京城专门学习京城官话和温习功课。

  ……

  第一场考试有七篇八股文,全部都是出自四书五经,不过这个时候的八股文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抽取一句原文,或者从两个不同的地方抽两句原文作为题目。

  既然是原文,那么厉害的夫子和先生还真有可能猜得准题目。

  因为,以前出过的题目,是不允许出题考官再出题的,可四书五经也就那么多题目可以出,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历史上的科考题加起来,差不多把能出的题目都出尽了。

  于是就出现了截答题,所谓截答题,就是把两个不同出处的内容组合成一道题。

  就算这样,这次七篇八股文,竟被孔山长和叶夫子一人猜准了一篇,也就是说,叶小丰这次考试,有两道题已经十拿九稳了。

  当叶小丰看到这两道题的题目之时,心里就十分激动了。

  这是什么样的运气啊,难道也是重生者的福利?这个概率也太小了,因为这两题他写过的文章都经过了老师的修改润色的,而他自己的记忆力又非常好,直接把这两篇文章默写下来,没有一点难度。

  有了这两道几乎能拿满分的考题,叶小丰信心大增,连带后面的五篇文章,也是不自觉地文思泉涌,往往上一句还没写完,后面一长串的思绪就出来了。

  大荣没有历史上的朱熹,所以乡试与明代又有点不同。大荣乡试那是必须有自己的思想的,只是这思想不能违背四书五经中那些圣人的思想。

  叶小丰早就知道,这次可不能像上次他院试那样考。

  上次院试第一场考试,叶小丰只追求辞藻华丽,不出差错,这乡试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观点。

  而且还要观点新颖而不落俗套,最好能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绝不能人云亦云。

  叶小丰有了前世思想的加成,在考虑问题的角度,那当然比这个时代的人要高出一大截。

  比如这题:尧舜,率兽而食人也。

  这是个典型的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