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章 021:需求情景_重启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候拿出来,太早或者太晚都不行,更大的问题是怎么写在歌里,它就像是跟人开玩笑;怎么让玩笑不过火、并达到让人会心一笑的结果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开过一次玩笑之后,第二次就算换了花样,对被整蛊者来说,惊喜也会减小很多,甚至可能会逐渐积累厌烦。

  所以自从《老鼠爱大米》之后,也没有再出现过一首同类型的歌能够取得过与它相近的商业成就,似乎也足以证明这条路现在已经走不通了。

  而第二种……大概是整蛊视觉系。

  毕竟未来无论是在天朝还是国外,这都是网络歌曲中最重要的流派,《What-does-the-fox-say》和《江南style》是网络视频时代的集大成者,天朝同期的模仿产品则是那个学鸡叫的和《小苹果》。

  不过这个流派本身是伴随着它们的魔性PV而在视频网站这个重要推广渠道流行开的;之所以没法选这个,也是因为视频时代还没有到来,只论歌曲的话,它们本身的文化竞争力并不算强。

  至于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新需求的诞生。

  因为唱片的销售模式限制,一些用户需求之前是无法被满足的,之前吕蓉说用户在网络歌曲的喜好有偏差,这一点其实有个更准确、也更商业的说法,叫做需求情景。

  消费者在不同情景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商厦购物的时候会突然想给手机充个电,所以会在商场入口刷个共享充电宝,但是一旦是在其他不会在较长时间后折返回来的场景下、或者干脆在自家的时候,这种需求就不存在了。

  而网络显然是个让需求变得不一样的关键位置。比如说网络上的购物者对价格往往更加敏感,网络上看影视的用户会更倾向于把能看的一口气全看完,网络上外卖的用户更需要配送速度,饭要在冷了之前就送到……

  网络音乐也是同样。

  单纯以‘草根文化’来概括其中区别显然是有些笼统了,但是网络音乐确实有一些与传统唱片不同的规则,这显然与网络这个平台的推广和销售属性有关。

  首先……网民在追逐有趣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天生更有传播优势。

  也许它只与《老鼠爱大米》这样、能让人会心一笑。

  又或许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带着一些地域文化元素。

  这些元素在传统唱片行业看起来是没什么用,但是在‘先有人听再有人买’的网络音乐行业,它们的重要性逐渐被表现出来了。

  其次是变现渠道变化带来的变化——在唱片行业,用户需要足够喜欢一首歌才会愿意付钱,所以它需要有强烈的感情表达与叙事水平。

  这大概是传统音乐人经常在网络上批评网络歌手的关键原因——其中当然很可能有一些更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