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一章 辩亲疏,正名位_寒门贵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关系的人。比如儒学祭酒,没用儒宗袁氏的子弟,而是用了益州很著名的大儒扬扶。

  杨扶出身贫贱,幼时靠站墙角偷听去识字学经,后成为大儒,但他拒绝了世族的招揽,在家乡立学,教授同样出身贫贱的孩子读书,生活过的清苦,可威望很高。

  算学祭酒是祖骓,他家是世代将作,也算名门,但家里人丁不旺,为官出仕者甚少,和朝中没有什么来往,且是徐佑嫡系里的嫡系,久经考验,完全可以信任。最主要的是,玄机书院那边的天经玉算院可以交给张玄机负责,他能够抽身来金陵帮徐佑一把。

  文学祭酒是徐佑在西湖八子社的老朋友周雍,史学祭酒是谢希文举荐的著作郎陈子显,其人文质辩洽,有迁、固之才,律学祭酒是廷尉腾子陵。

  虽然其他的门阀高官想要反对,但柳、袁、顾等均表示支持,最爱跳反的庾氏也保持沉默,两大刺头御史现在对徐佑感恩戴德,更不会从中作梗,五馆学顺利通过朝议,选址在原来的鸡鸣寺,由工部负责开工建设,可以依托原来寺庙的主体建筑,顶多一个月就能完工。

  朝野暂时平静下来,徐佑也难得的松了口气,自玄武湖之变开始,他始终在高强度的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攻击,凭着手握绝对兵力的震慑、秘府强悍的情报搜集以及全方面覆盖的舆论掌控,运筹帷幄,见招拆招,渐渐的稳定了局势。

  不过,徐佑和门阀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不知何时就会爆发,眼下的平静,倒像是暴风雨来临之前。

  和徐佑在江东的举步维艰不同,何濡在平城越来越风生水起,他压根就不搭理太子,东宫除了杀李琇那次,后面去都没有去过,整日在元瑜面前晃悠,当得到崔伯余和康静的支持迁都的承诺后,正式向元瑜提出,欲迁都,首要集权,欲集权,首要辩亲疏,正名位。

  为何辩亲疏,正名位?

  依《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庙。汉代以来,关于庙制的争论就从没平息过,争论的背后,是正治权力的运作和权衡,而作为王朝天命所归的象征,太祖庙号的变动更具有某种深刻的政治意义。

  北魏的开国之君拓跋契,最早只是逃兵少年,因为得到了拓拔族的全力支持,方能开创大魏帝国。他是感恩知义的人,所以立国后一口气追封了二十八代先祖为皇帝,皆追增谥号,又对原来的鲜卑代国的三位皇帝加以“三祖”的庙号:分别是拓跋微的始祖,拓跋率的太祖,拓跋坚的高祖。

  造成的后果就是,人数繁多的拓跋族人,全特么的是皇族成员!

  而真正的开国皇帝拓跋契,仅仅得到了烈祖的庙号,在宗法庙制里,烈祖低于太祖和高祖。

  直到元瑜继位多年,拓跋氏的那些部落大人们还坚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