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卷大洋折戟 0279御前会议_寂静武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都长安,无论从广运门、承天门、长乐门、嘉福门中的任何一门,穿过厚达几十米的钢铁城门洞,就进入了帝都皇城太极宫。

  当今天子的权政核心,在太极宫。

  在大明宫和兴庆宫,也有相应的理政建筑,但都不是最重要的理政、大典的地方。

  太极宫是一片巨大的宫殿群,有太极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金銮殿、麟德殿、两仪殿等等诸多不同用途的宫殿。

  当今天子崇尚效率,不喜务虚。

  每周的例行小朝会,将原本应该有两三百人参会的会议规模,缩小到只有不到二十人,而位置经常就选在宣政殿旁的御书房。

  御书房的一个小会议室内,正上首,帝国皇帝姬天龙怡然高坐。

  非大朝会、隆重庆典或大祭,皇帝陛下是不穿礼服的,衣袍非常简便,玄色袍服,刺绣金线大团龙,神色不怒而威。

  整个帝都此刻已是冬雪飘飘,天寒地冻,但此刻御书房内却温暖如春。

  与会的人员包括帝国太尉王苦酒、丞相谢辛夷、御史大夫李橘白,十三部尚书(御史)以及有重要事项必须面君禀报的各部侍郎。

  这样严肃的例会,人员尚不满三十。

  这就是姬天龙的习惯,具体的、细致的事情,他一概不问,只问一部首官。

  而且,皇帝陛下还有一个习惯,这是延续了当年的军旅习惯,会议过程中没有什么迂回曲折、微言大义。

  他喜欢直截了当,有事说事,哪怕牵涉到下边门阀世家的利益纷争,也要求在御前说明白。

  这个习惯,在帝国最开初的时候,令各大世家和利益团体极其反感,一旦有些事情摆到台面上,就不好看了。

  这样的事情,没少过,多半的结果是双方都灰头土脸,落不到好处,让旁人笑话。

  几十年的磨合之后,一众高层和门阀世家在朝堂的代言人,都已经习惯私下先速战速决,在下边把利益商量好,只要不危及帝国利益,皇家利益,陛下一般不管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只看结果。

  于是,这样的高效率理政,就成为了当今天子的典型标签,不务虚,重实效,有时候连保持皇帝身份的起码仪式,都不甚看重。

  但越是如此,门阀世家对当今天子的敬重,却与日俱增。

  纵观大夏历史,很难有这样融洽而清明的政治环境。

  此时会议已经过半。

  关于慕容氏脱离帝国后的善后问题,户部、吏部、产业部和商部,联合上了细致的条陈,各部没有异议,陛下也含笑颔首认可;

  关于慕容氏和军部协商购置、换取军需的事项,新鲜出炉的兵部尚书杨断续大将军领衔,在左右两位侍郎的协助下,将细致到每一大项、分项数据进行汇报,并预测未来的需求,以及经兵部商议出的帝国方略,一一汇报。

  对此项议题,谋部、户部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