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五十章 且徐行_靖天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些百姓希望面对到的那些事情。

  那些百姓希望遇见的是一个贤明的太子,而不是遇见我这种什么事情都不知道做,但是却喜欢玩乐的太子。

  对于他们来说,遇见我这种太子是他们最不希望的事情。他们认为父皇已经是那种不能够改变的君主了,而我则是能够改变的太子,他们的失望也就在于此事。

  可是对于那些官员来说,我是和父皇完全不一样的,父皇虽然不是那种特别有作为的君主,但是早期的父皇还是能够算得上是比较有成就的君主。

  可是早期的父皇还是一直被他们诟病,因为父皇对于官员能力的那些限制。在后世的史书上一定会记载有关父皇的事情,而且在他们的记载里面父皇的事情不仅仅是那么普通的事情,不是普通的批判,更多的还是对父皇压迫官员这件事情的提出话语的,在他们的眼里父皇不是一个好皇帝,父皇是一定会被他们诟病的。

  但是儿臣确实是不一样的,因为儿臣是大临的储君,并且儿臣平日里除了游玩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多余的举动,面对到那些下属们提出的建议的时候,我都会接受的。对于他们文官来说,儿臣这样就是一个贤明的太子。这也就是儿臣风评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

  平帝点了点头后说道:“你既然知道这些东西就好了,那么朕也就不必多和你讲一些我那些陈旧的教条了,那些教条甚至于都可能不如你现在说的话。你很让父皇欣慰的。

  但是父皇还是有句话还是要和你说的,你可听过当年那位苏子的那首《定风波》么?”

  杨崇麟点点头说道:“儿臣听说过那首词,我记得全词是这样的‘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父皇突然问这件事情做什么,我记得父皇向来是不喜欢这种文人的文绉绉的东西的。”

  平帝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朕以前确实是不太喜欢这种东西的,但是朕不是想要和你普及这种东西的。朕知道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朕是想和你说这话的,而且你也记得那句‘何妨吟啸且徐行’,朕和你说的还要简洁一些的,那么也就是‘且徐行’这三个字而已。现在的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对于朕来说这也就是朕为什么要交给你‘且徐行’的原因。

  人生之大,天地之间之事多有所困顿,所困顿之事情莫过于前行之事情有难处。而现在的你就是在面对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实在是让你心烦对不对?

  虽然你不会和和父皇说,但是父皇还是知道你的难处的。

  而且父皇还不单单是在于这种事情上想和你说,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后面一句是什么意思?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子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

  父皇不是一个喜欢说教的人,你也知道父皇这个人最喜欢的事情是用行动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说教来解决问题,但是朕今天竟然和你这么说话了,就表示朕是想要和你说一些事情的。

  父皇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而只有你才能是父皇最后的希望,父皇有愧于大临的江山,有愧于大临的列祖列宗,有愧于大临宗庙里及时的那些先人,但是父皇不想有愧于你。

  父皇也不想让你有愧于人。父皇不希望你成为一个和父皇一样的人,父皇希望你以后会有更大的作为。

  但是不管事情如何,父皇希望你能记住一件事情,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且何妨吟啸且徐行。”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