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6章 陆地蛹囊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6章陆地蛹囊

  当然,想要陆地上创造出如此体型的品级,普通的陆地母巢,就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

  在刚登上陆地,与陆生节肢动物巢群发生战斗后,创造陆地母巢与狂齿锯蚁这一品级时候,林易就在设想,将生产无畏兵虿的蛹囊母巢结构搬上岸,以产出更大型的品级个体。

  而对臼炮怖蛛的需求,更是让他迫切的需要一种能产出庞大个体的母巢结构,如当时海中产出无畏兵虿与二代开拓母虿等品级的蛹囊母巢。

  不过,海洋与陆地迥异的结构,意味着林易需要全新的设计,才能在陆地上使用类似的方式,蛹化出大型的品级个体。

  臼炮怖蛛的出现,自然说明,林易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则稍稍有些复杂-但事实证明,这一切复杂的同时又带着一丝简单粗暴的结构是有效的。

  复杂的双层壳体结构与复合装甲式夹层外骨骼让大部分品级个体不能以产出幼体,等待其自然长大的方式被产出,而是只能被蛹化,这让林易有了一些想法。

  类似后世昆虫变态发育的方式,母巢已经具有,而蛹囊母巢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相当于一枚巨大的卵,能直接在内部合成品级个体。

  后世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幼虫的本质,是一个会自主移动并进食的胎盘,内部则分布着被称为成虫盘的成虫组织结构。

  昆虫幼虫化蛹时,溶解体内的脂肪组织,将营养物质供应成虫盘的发育,渐渐组合为一只新的成虫个体。

  而母巢对品级个体的生产,也是类似的操作-不过,却并非溶解营养物质,而是直接注入浓缩的液态营养物质,让成虫盘得以发育。

  蛹囊母巢也同样,只不过,在其中发育的个体比在正常母巢中生产的个体大出不少。

  如今,陆地上的蛹囊母巢,其实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确保水分不会流失。毕竟如果还像是水中的蛹囊母巢那样,液态营养物质必然会流的干干净净。

  因此,最终,林易决定,真正用类似后世昆虫蛹囊的结构解决问题。

  其实,母巢产出品级个体时,本就会有一层类似蛹皮的结构包裹在个体体外,无论是水中母巢还是陆地母巢,都是如此,

  而如今,相关的基因片段则被林易进一步的提取并整合强化,成为了全新的母巢附带结构,陆地蛹囊,就此诞生。

  陆地蛹囊的结构其实相当简单,就是一层由外骨骼与节肢动物身体上未完全节肢化的,被称为节间膜的部分特化而来的,极具韧性的膜状结构组成的囊袋。

  这层囊袋结构厚而韧,且具有良好的锁水性能,而与其说这东西是一个单独的结构,不如说是母巢的一个一次性附加器官-是的,为了保证水分尽可能不流失,这个囊袋,是一次性的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