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3章 冈瓦纳与劳伦提亚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量推进工质加热后喷出,待接近目标行星后开始减速,熟练的被行星引力捕获,短暂的成为该行星的一颗同步卫星。

  但当大量太空生物同时如此,让行星轨道上也变得热闹了起来。这其中,有些太空生物已经就地开始蛹化,而更多的则缓缓进一步减速,向着行星表面坠去。

  这颗行星,林易将其简单的命名为冈瓦纳星,以纪念曾经奥陶纪冈瓦纳大陆畔大片养活了大量生物,包括初兴的巢群的陆缘浅海。

  而同理,半人马座三星系统中的另一颗类地行星则被命名为劳伦提亚星,对应彼时的另一块大陆-劳伦提亚大陆。此时,也有一批太空生物正在前往劳伦提亚星,对其进行登陆。

  与各方面环境类似火星的冈瓦纳星不同,劳伦提亚星是围绕红矮星公转的,并且距离很近,其中一面在红矮星的引力下保持锁定状态,也就是说,有一面永远朝向恒星。

  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劳伦提亚星两面的巨大温差-也就是红矮星的聚变反应相对更慢,发出的光与热也更低,要不然其表面的情况怕是不会比水星好出多少。

  过近的距离还让这颗灰黑色的荒芜星球长期处于红矮星散发出的强大辐射的笼罩范围之内,对于寻常生物来说宛如炼狱,但对巢群来说就是另一回事了。

  热能与辐射能都能被改进版的太空菌毯高效吸收并利用,也就是说,这颗星球上大量对正常生物来说致命的高温与辐射,对巢群来说与送饭无异。

  当然,被饭砸死这种事儿说出来虽然丢人,但也不是不可能发生。过高的热量和辐射如果不能完美的利用,也会出事-因此,正确的“吃饭”姿势还是要保持的。

  改进过结构的热传导循环系统与热能合成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更进一步,此时对劳伦提亚星正面的登陆与殖民,就是考验这一切的时刻。

  另一边对冈瓦纳星的殖民就要方便很多,基本可以完全照搬对火星殖民的经验-太空生物的身躯蛹化后,内部的核裂变反应堆暂时被保留,并被安装在了类似母巢的结构中,直接充当登陆后的能量来源。

  随即,菌毯组织在大量能量与根系吸收的无机物合成的有机物供养下蔓延,地下根茎延伸,渐渐在荒芜的冈瓦纳星表面形成一处处着陆点为圆心的“绿洲”。

  同时,太空中,那些正在蛹化的太空生物也渐渐聚集起来,集中在冈瓦纳星相当于赤道的位置,并在其同步轨道上开始了持续的蛹化。

  出了太阳系这一亩三分地,也就再没有什么能限制巢群的大肆扩张与发展。因此,一些此前在太阳系内并没有实现的巨型太空结构,此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也就有了实现的条件。

  设想中,一处庞大的结构,就将在冈瓦纳星轨道上完成,并成为一座连接天与地的桥梁,取代曾经在火星上使用的电磁炮输送阵列,将冈瓦纳星上产出的营养物质源源不断的送入太空之中,完成更多星虿的生产。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