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 基因改造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基因改造

  林易的思绪缓缓通过个体间的意识网络延伸入母巢,随即,意识中,一串串双螺旋链结构从记忆中浮现-确切的说,是来自DNA链的本能中,母巢吸收过的所有物种的DNA链结构,都被转录进特殊的DNA结构之中,储存在母巢体内。

  选中一条基因序列,每一个片段,乃至每一个碱基对中蕴含的信息呈现在意识中。

  尽可能的读取了一些关键信息,林易很快分出,现在的母巢中储存了三条完整的DNA序列,分别属于羽翅鲎,三叶虫与萨卡班甲鱼。

  这也是为何看上去与羽翅鲎毫无关系的母巢能直接产出羽翅鲎个体。同理,此时,三叶虫,萨卡班甲鱼个体也可以被直接产出。

  但这两种生物的个体,即使被母巢产出,大概率也并不能像羽翅鲎个体一样成为承载林易的节点之一,被他的意识直接控制。

  在属于羽翅鲎的的基因链上,嵌着一些奇怪的基因片段,它们与大脑,神经相关的片段相连,似乎决定着特殊脑部突触结构的生长发育。

  林易推测,这大概率就是让个体脑部之间具有相互连接的意识网络的结构。

  但以现在三个节点,一个未知的母巢与两只羽翅鲎的原始大脑组成的集群意识网络,承载起林易的意识已颇为不易。

  面对浩如烟海的DNA信息,读取一些简单的片段便是目前的极限,根本无法对这些信息复杂的奇怪序列进行读取。

  思索着,意识再次选中羽翅鲎的基因序列,准备对其进行编辑-是的,对基因序列的编辑。尽管受限于目前并不算大的集群意识网络,能进行的操作极为有限,但这有限程度的编辑,却让现在的林易与其他生物彻底拉开了差距。

  决定特殊突触结构的基因片段以林易现在的能力,无法被编辑。因此,为了让产出的个体能作为节点接入他的意识中,作为主体编辑模版的只能是羽翅鲎的基因序列。

  意识投向另外两条基因序列。一道道双螺旋链结构中的信息被读取,让林易陷入了沉思。

  随后,他很快锁定了一段关键的片段,那是属于萨卡班甲鱼的基因序列上,关于神经系统的部分上一处不起眼的改动。让林易不由得感叹。

  就是这一处不起眼的改动,让早古生代群雄混战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中,脊椎动物得以脱颖而出,最终演化出下颌,扫清六合,建立起了绝对的主流地位。而其具体的结构,不过是神经外包裹的一层鞘状物-髓鞘。

  这层髓鞘,极大的提高了神经传导效率,让脊椎动物能演化出几十余米长的巨兽而不用担心神经信号传递问题。

  反观节肢动物,羽翅鲎的近亲-2.5米长的莱茵耶克尔鲎便是千古绝唱,若再增大体型,神经传导速度的减弱就会让它们变得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