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章 等刺虫_从史前四亿年开始的虫群进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章等刺虫

  滤洋母虿摆动着五对划水足,喷水推进系统全力运转,推动着漂浮母巢已经增殖到近五米直径的本体在水中缓缓前进。

  滤洋母虿的三对摄食附肢与漂浮母巢侧边向下垂着的羽毛状结构共同滤着水面上层的浮游生物,工虿用螯肢将自己固定在母巢向下垂着的滤食结构上,同时用复眼扫视下方。

  这次,漂浮母巢在滤洋母虿的推动下沿着浅海前进,寻找着可能存在的,能为新模板提供基因片段的物种。

  奥陶纪时,冈瓦纳大陆还未分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而林易的目标,就在这漫长海岸线的一角,一处后世研究中发现了大量化石的所在。

  根据后世研究,中奥陶纪流星事件中,除去那些因撞击解体的小块碎片散落在地球各处,陨石的主体同样落入大气层,最终撞击在冈瓦纳大陆东岸的一隅,也就是后世北美的一处。

  后世,该位置被称作迪克拉陨石坑,而研究表明,在当时,迪克拉陨石坑被海水灌满,成为了与外界环境隔绝的沿海港湾。

  迪克拉陨石坑的直径约在5.6公里,而同样根据后世研究,由于其环境相对封闭且有河流汇入,盐度较低,不适合奥陶纪常见的各类生物生存。

  因此,其中发现了大量迥异于时代,甚至可以说是形态空前绝后的生物化石。而这其中,就包括了林易的目标。

  现在,林易在寻找的,就是迪克拉陨石坑的位置。多个漂浮母巢在滤洋母虿的推动下沿着海岸线向着多个方向进发,沿路搜寻着其可能的位置。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后,林易有种感觉,自己大概是就要找到了-面前游动的几只小型节肢类,外形与后世的虾有些类似,是林易在其他海域从未见过的。

  但与后世的虾不同的是,它们的头壳大且圆,包裹了整个前半身,如果林易没记错的话,它们应该是被称作叶虾的类群。

  后世的叶虾是微小的浮游动物,但在奥陶纪至泥盆纪,它们具有更高的多样性,体型也更大。如此时,林易面前的这些就在干着底栖生物经典的活儿-在海床的泥沙中捡垃圾吃。

  如果他真的找对了地方,面前出现的就应该是一种名为温妮莎豆荚虾的叶虾类。在后世的研究中,它们正是迪克拉陨石坑与温妮莎页岩一带食物链最底层的存在。

  想着,在林易的控制下,几只工虿脱离漂浮母巢,张着螯肢游向下方的叶虾群-不管是不是目标,先捞两只提取一下基因序列总不亏。

  但就在工虿接近叶虾群,张开螯肢准备捕获一只时,正在沉迷捡垃圾的虾群突然四散开来,惊惶逃窜。

  林易还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只以为是工虿的到来被它们发现,让这些豆荚虾逃窜。但下一秒,他却发现了有些不对劲。

  其他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