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7章 泰山封禅日月当空_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7章泰山封禅·日月当空

  天幕上。

  浩浩荡荡的仪仗队前后绵延达数百里。

  旌旗招展,鼓乐齐鸣,列营置幕,弥亘原野。

  各国元首、酋长、使节也各率部属随同出发。

  穹庐帐幕、驼马牛羊充塞道路。

  画面一转。

  泰山山南。

  高九尺,广五尺的封祀坛上,三个牌位并列。

  正中者乃昊天上帝,左右配飨者是高祖、太宗皇帝。

  司仪官高声朗读册文。

  一身帝服冠冕,脸色苍白身形消瘦的李治在文武百官的敬仰中向天帝献上祭礼、洒下祭酒。

  随后李治率文武百官攀登凛然巍峨的泰山。

  泰山顶。

  广五丈、高九尺、四出陛的登封坛静待着有缘人。

  李治缓步登坛,再次祭拜上帝。

  然后拿起一金一玉两件匮匣,两匮皆长一尺三寸,以金绳缠绕,又用金泥密封。

  随后在祭坛中央的五色土中埋下金匮。

  金匮内藏玉册,上面写着祭奠祖先的文字。

  又埋下玉匮

  玉匮内藏玉牒,写着祈求上苍的愿望。

  最后以五色土埋藏,铺上石头砂土。

  画面又转。

  社首山上。

  与登封坛规制相似,不同之处是正方形的降禅坛上,同样设有三个牌位。

  正中是皇地祇神,左右配飨者是太穆皇后、文德皇后。

  李治登坛献祭,其后武后亚献。

  ……

  【公元666年正月初一,唐高宗李治封禅泰山,是为唐朝皇帝首次封禅。】

  【初五,李治在朝觐坛接受文武百官和四夷君长的朝贺,当日下诏大赦天下,改元乾封。】

  【宣布文武百官凡三品以上者赐爵一等,四品以下者晋级一阶。】

  ……

  {在三皇五帝时期,封禅是很普遍的。}

  {根据罗汨统计,宋朝时期泰山顶上大大小小共有一千多个封禅留下的坛的遗迹。}

  {这些遗迹基本上都是秦汉以前的历代帝王留下的。}

  {李世民还挺点背的,第一次是在贞观五年,赵王李孝恭趁新年之际率各州朝集使请求封禅,最终因魏征反对而停止。}

  {第二次在贞观十五年,本已经正式下诏筹备,却因为李承乾、李泰之争和对薛延陀用兵而夭折。}

  {第三次是贞观二十一年,赶上对高丽用兵不利,加之李世民病重,力不从心只能放弃。}

  {最终这位千古一帝带着无缘泰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是吗?我怎么感觉点背的是泰山啊?}

  {哈哈哈哈哈!跟洛水同等待遇的泰山!}

  ……

  大秦。

  嬴政目光闪烁。

  封禅啊……呵,那天可真是好大的雨。

  不过,皇帝的封禅居然被官员给拦住了?

  还真不愧是你啊,李世民。

  还好……寡人从不听劝。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背负双手望天。

  封禅泰山,帝王的至高荣耀。

  可惜不是李世民。

  待了一辈子时机,最后却时不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