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4章 高利润的来历_梦境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硬,一脚油门没个三五块钱都不好意思说话。

  除了部队也就是煤老板矿老板喜欢,连耗油量都是牛逼点:看我这,烧油跟喝水似的。

  “感觉和您那辆不太一样。”

  “嗯,要矮一点下来,也软一点,长宽也都稍微小一点。那空间也比轿车大,尤其是后座空间。”

  “到时候看看,反正也便宜。”

  “呵呵,咱们这个,越野可比轿车贵。其实全世界只有咱们国家感觉轿车比越野好,越野怎么都卖不上价。这些年轿车可是真挣钱。”

  “不能吧?”

  “怎么不能?这种车的生产成本可比轿车高多了,你想想轿车得多大利润。”

  “……桑塔纳?”

  “都是。普桑生产成本顶多两万,你自己算。”

  “不能吧?”这有点颠覆花锦堂的世界观了。

  “怎么不能?当时参加国际车展,轰轰烈烈的又是报纸又是电视的,感觉产品走出国门了一样,虽然一辆也没卖出去。

  当时在外面的标价合人民币两万零点,在国内卖小二十万一辆,你说他挣了多少?当时还是CKD模式,后来更低。

  我记着当时老外建议价格是八万,已经是磨快了刀往死里宰了,客户都是单位和企业嘛,有钱。

  不过后来他们发现自己还是太单纯,还是咱们自己人更狠。然后再往后就学会了呗,脸不红心不跳的往高了整,反正也没人查什么。”

  桑塔纳可以说,是给以后来国内的所有外商车企打开了一扇窗……或者说是一面墙更合适。大家有学有样。

  后来说是因为国产化,价钱降到了十三万左右,事实上生产成本比八十年代得提高了至少一倍。

  那会儿的生产成本其实很好查证,都不用研究生产工艺。哈飞路宝卖三万多块钱,夏力六万多,你感觉他们没挣钱吗?都是翻了翻的。

  关键是越贵越好卖,你良心不忍要少了还真就没人买。感觉掉价。

  奇怪不?也不奇怪,我们社会的消费观价值观什么的一直就是扭曲的,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咱们这个,成本有多少?卖多少钱?”

  “现在的生产成本肯定比那个时候高,咱们这个成本,比其他还要高点,技术迭代的问题。售价还没定……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

  “那是个什么标准?”

  “到时候看国际定价吧,国内比外面便宜点,跟着走。”

  “不都是国外便宜国内贵吗?”

  “我不。”

  “那要没人买怎么办?感觉便宜没好货。”

  “不买就不买呗。没事儿,早晚会有人知道好歹的。我也没打算在国内卖多少,主要还是往外卖。”

  “彦明。”黄厂长笑嘻嘻的开门走了进来:“我来混顿饭。”

  “黄大哥好。”花锦堂给黄厂长问好。

  黄厂长脱掉大衣挂到墙边,抻了个懒腰:“哎哟,还是你小子舒服,我这一天跟着彩排,跑前跑后腰酸背疼啊。来杯咖啡,提提神。”

  张彦明笑着过去给黄厂长磨咖啡:“可别装这个样了,张导敢折腾您?您面子不得比我大?”

  “今年老张没上,领导了嘛。是个专业导演,拿过不少奖。你没见过,姓王,女同志,年纪也不小了,比我还大三岁。”

  “那他非得赖着我?我还以为他今年还要上呢。”

  “原来是打算上,后来还是没上。没上他也是领导,上不上有什么关系?”

  “那您这是,过来帮着站台?熟人?”老黄的资格和资历不参加日常彩排太正常了,都不会和他提要求。

  “啧,”黄厂长摇了摇头:“现在呀,唉。不一样喽。确实熟悉,认识也有年头了,她来国家台当导演的时候我还没来京城呢。

  后来演出嘛,一来二去就熟了,挺板正个人,很认真,也有想法。”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