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三章 汐羽小麟_三国之宋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老师则是提上了日程,那怕小陆麟刚刚出生这是他身为帝皇长子无法避免的。

  小皇子的出生普天同庆,虽然还没有一统但是陆衡治下做到普天同庆是可以的,有臣子向陆衡建议要‘大赦天下’被陆衡坚决否了。

  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宋新建许多事情还要树立威信,‘大赦天下’是对律法的一种挑战陆衡认为这不可!要树立‘法’的威严!

  第二就是不想开着先河,之后犯法之人仅仅因为皇家的‘喜事’,就可以逃脱律法的制裁这绝对不可取!

  当陆衡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就和老夫子‘张昭’对喷了许久,很简单核心问题是‘法制’还是‘仁治’的根本问题,张昭认为陆衡的思想过于‘法家’化缺失了仁治。

  东汉以孝治国的理念其实就是仁治,孝和义可以驾驭法之上在东汉的例子太多太多!

  但是陆衡认为仁治不可控,不能因为个体‘人情’就可以高于法,这就是典型的法家的思想,一时之间二人忘记了皇子的喜悦开始对喷起来,谁都说服不了谁!

  张昭就以前秦以严酷历法而灭,大宋不可重蹈覆辙举例!

  不过陆衡和张昭对喷了许久,发现张昭的思想还是很有市场的包括单单内阁就有寇凖、赵鼎支持张昭的想法,不过显然也有支持陆衡以法制的观念其中就以范仲淹、虞允文、丁谓支持陆衡,最后张纮却认为法也要有人情这是一个具体实施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张纮的话其实可以两种理解,第一种就是‘特权’在一定情况下触发,这还是在‘仁治’的范围比如说为父报仇杀人,这就是‘特定情况’。

  第二种却是以更加详细的律法来补充,比如如果产生罪大恶极的情况如何处理等等。

  这里其中不止是思想的问题,还牵扯到治国的根本政策到底是‘法治’还是‘仁治’,所幸即使如此律法的重要性所有人都是一致认同,所以双方大方向是一样。

  最后这场争论慢慢散开除了内阁外,十二部重臣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人越多想法也越多不过大方向则脱离不了这两种,这个命题也不是一次讨论能够定论最后还是多多思考散会。

  当陆衡回到后宫看灵姬的时候突然发现,为什么自己要下场和张昭喷?

  既然张昭等人是思想理念决定,那从源头更正思想不就是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就是这样做的?

  想到这陆衡觉得趁着建国之初就开始抓思想,需要一个大儒而且接受自己全盘想法的大儒,可如此孔融、郑玄这样就不能用,看来还是需要召唤一个思想家用自己的能量为他造势,然后慢慢演化统一思想。

  而且这个人也必定要成为小陆麟的太傅,不是说虞允文等人不能做太傅,而是内阁政务太忙而教学却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职责!

  让此人做太傅就是代表着自己的态度,只要这个人声望够大能够影响到主流思想,就可以用朝堂的能量慢慢改变世人的思维从而解决这个问题。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