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八五章 国际经济_三国之宋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俊想换回战俘如此又一次唇枪舌战开启,不过陆衡却无所谓这些战俘能换多少钱,而是想到另外件重要的事情,随着一统甚至航海时代的开启,自己的大宋很可能会进入一个国际时代。

  这次外交的博弈让陆衡提起了一个警钟,陆衡清楚记得晚清因为闭关锁国,不止是押片顺走了华夏大量的白银,就连普通的萝卜、土豆都卖成了人参价,在这里重点不是价格而是大量的贵金属外流。

  这是一种金融体系的博弈,简单换个例子就如今暹罗国和大宋多少就会有‘交流’而商人就看到了其中的商机,陆衡相信不久就有一批暹罗国商人前来兜卖他们的珠宝!

  就以暹罗使臣开价一颗石头可以换一千战俘,而以陆衡开价就等于一颗石头换两千万钱。

  如一亩良田万钱,如果还不形象如今一旦良米也就是后世大约18斤左右的优质小米才400钱。

  如今大宋缺‘钱’其实缺的是本位贵金属,也就是铜、银、金,这也是陆衡心心念念打日本群岛,还有侬智高那个金矿的原因。

  可这一通商物以稀为贵,一颗石头就能顺走国内无数的贵金属,而这东西在他们国家却不是什么非常稀罕的物品,这就会让大量的贵金属流出。

  也许古人不知道这样金融战的影响力,但是陆衡却知道在经济体系没有完善前,贵金属的本位稳定性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当一个国家‘钱’出现紧张,那势必会形成动荡,一个国家没‘钱’的后果不言而喻,同时也是对于大宋本就逐渐恢复的金融体系是一个打击。

  如此陆衡召集了内阁、财务部、外交部、央行等人商议,包括丁谓、荀谌、卢毓、刘巴、沈括等有经济头脑的大臣一起商议。

  虽然这个时代的经济学还是朦胧阶段,但是如此形象的例子没人会不懂,自然重视起了这个问题‘外物经济法’在众人商讨中渐渐浮现出来。

  在这给看的云里雾里的朋友解释下,其中重点是‘贵金属’的流出而不是‘钱’的流出,和后世的虚拟经济体系不同,在古代都是实体经济体系。

  后世不管是软妹币也好、美刀也罢、泰铢、港币等等其实都是纸是没有价值的,简单说是当地政府担保的消费力和国际经济对换和承认的‘钱’。

  这个‘钱’是虚拟的所以要有本位的担保,后世就是‘黄金’作为担保所以黄金储备是横梁一个国家真正的经济实力体现。

  而古代这个‘钱’却不是,而是实打实的‘贵金属’流出,一万的字面数字流出和一万的黄金流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因为‘贵金属’的总量是在那,大宋缺贵金属流出多少国内就少多少,而国内的‘钱’一少经济就会崩坏然后就形成动荡。

  这里先不说贵金属的开源,比如找到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