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七章九阴真经_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的万界之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大清知道这是独孤求败少年时所用的剑,于是便说道:“无坚不摧,既如此,那我便叫你青虹剑吧,希望你担得起此名。”

  独孤求败共有五把剑。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这个时候的独孤求败,年少轻狂,艺业未成,因此他用一柄锋利的宝剑,与群雄争锋。

  其实,这时候未成熟的,又何止独孤求败的剑法,他的心态和剑道,都还很幼稚。二十岁前的年轻人,都是这样的。

  年少、冲动,以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纵横天下了,却不知道此时的他们,仅仅只能与“河朔群雄”一争短长而已。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

  三十岁前,正当闯荡江湖、建功立业的时候,青春热血,难免犯下错误。

  此时的独孤求败,便是这样的,武功比起少年的时候,自然精进了许多,但是人生观却变得模糊了起来。这是这个年纪的人经常犯的错误。

  误伤义士的来龙去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的,是金庸想要传递的人生哲学--人年轻的时候都会犯错的,而且会是不堪回首的错误。

  当我们年老体弱的时候,再回首,依旧羞愧难当。唯有“弃之深谷”,以期引以为戒。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三十岁后,圆滑老辣,于人于事,渐渐看透,所谓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结合到武学之道,也是这个意思。

  此时的独孤求败,横行天下,无人可比。春风得意之际,想必也开始回首前尘、总结半生。

  这个时候,他终于明白了,所谓的高手,不过就是这么回事,天下无敌却又如何?

  因此,他收起了以前的狂放,慢慢的,变得注重起个人的修为来了。

  重剑便是这个时期独孤求败心境的最佳解读,也是金庸对于不惑之年的最佳解读--举重若轻、沉稳老成。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四十岁后,渐近知天达命的年纪,也正是渐近“无剑”的时刻。

  此时,独孤求败依然无敌于天下,可说已经感受到了独居顶峰的那份寂寞。当人已经完成了一生的夙愿、达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标之后,其实,人生也已经基本到了尽头。

  这个时候、这把年纪,人还有什么追求的呢?

  还有什么欲念呢?

  没了,也不应该有了。

  如果都到了此时,还存欲求,必为贪欲妄求。这是金庸的人生哲学,亦是独孤求败的剑道。

  此时,他已经渐渐到了无欲无求的时候,放弃手中的剑,只是时间问题。

  知天命之年,就是人到了这个年纪,已经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归位了。独孤求败埋剑葬剑,便是知道了自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