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78章 余波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一半正常人、接近一半的事实上的奴隶,外加一部分野人,民族混杂,野蛮凶悍,起码还需要几十年的稳定时光,才能彻底交融消化,成为稳固的地盘。

  值得庆幸的是,大夏王朝如旭日初升,有这个时间来积淀。

  九月初五,邵树德亲自召开南北衙及东宫属官,在观风殿内讨论由赵光逢、萧蘧二人整理提出的财税改革草案。

  太子本人也到场了。

  出外巡视这么久,他对民间疾苦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底层官场的实际情况更加清楚。邵树德曾与他长谈过,发现儿子的施政理念也在随之改变,心中非常满意,看样子多出去走走看看还是有必要的。

  而在讨论财税改革草案之前,正好借着北边草原的消息,邵树德看向杨爚,问道:“杨卿,你递上来的有关草原诸部赋役的奏疏,朕一直留中未发,思来想去这么些时日,觉得还是要慎重施行。”

  “陛下有何吩咐?”杨爚问道。

  “此番有数个部落响应阿保机,为何?”邵树德反问道。

  “草原部落不服管教,纵然一时慑于天威,时间长了,还是会有反复。”杨爚答道。

  邵树德点了点头,又问道:“这样的部落多吗?”

  “不多。”

  其实形势明摆着的。大部分部落并不是被打服的,而是随大流,来到黑城子参加国人会议,推选邵树德为无上可汗。

  但人一上百,形形色色,总有人不服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勾连外敌,遽起发难。

  还好,这样的人只是少数,草原政治伦理还没被破坏得一干二净。

  但正如杨爚所说,因为频繁的战争,草原部落承受的压力很大,不满一直在累积,纵然去年赈灾,刷了一波好感,也只是让大部分人稍稍松了一口气。

  如果此时征收重税,定然会产生官逼民反之事,因为他们是真的穷。

  “漠北三城,各有镇使、理蕃院官衙,分领部落数十。”邵树德说道:“传令下去,各部落象征性交一点即可,以牲畜、皮子充抵,具体数额你们斟酌下。”

  按照邵树德本意,草原诸部可以完全免税,因为真看不上他们那点财货。

  内地一些地方同样如此。比如,朝廷压根不会从安西道拿走一文钱的赋税,甚至还多有补助,以加快地方建设。

  被分成三大块的漠北草原同理,没必要用他们的钱。

  但用不用是一回事,收不收则是另一回事。

  流官、驻军、收税,是实控乃至主权的三大象征。

  临远、无上、绥远三城镇守使分管军事,理蕃院派出的梅录分管民政,三城各有三千禁军屯驻,前两项主权已经行使了,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项收税。

  收还是要收的,哪怕象征性交一点,哪怕这些税最终还是用在他们身上,这个过程一定要有。

  以杨爚为首的理蕃院系统,之前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