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66章 敬拜大明天子_极品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敬拜……”

  “大明天子!”

  陈宇的铿锵之音,久久回荡在地下洞穴中。

  龙椅上的人,是正统的大明天子,朱允炆。

  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孙,朱棣的亲侄子。

  建文帝朱允炆从朱元璋手里接过大明天子的宝座,坐了四年。

  跟他四叔燕王朱棣打了三年多。

  靖难之役,他沦为失败者。

  燕军攻入南京城,朱允炆从皇城排水渠仓皇出逃,自此消失不见。

  华夏一大悬案,建文帝朱允炆踪迹之谜,今日告破。

  朱棣一辈子有两桩心结,一是他造反登基,名不正言不顺,他想找象征皇权正统的气运之宝传国玉玺。二,便是朱允炆。

  他想杀了朱允炆,彻底断绝这位正统大明皇帝死灰复燃的可能。

  传言,北元有传国玉玺,朱棣就打北元。

  传言,朱允炆下了南洋,朱棣就下南洋。

  最终,两桩心结,都没解开。但朱棣一辈子,并未受其害。

  郑和七下西洋南洋,耗资巨大,说是单纯为了找建文帝,那绝对扯犊子。

  但是在远扬大明国威、与外邦进行贸易之余,捎带手找一找朱允炆,却并不耽误事。

  谁又能想到,朱允炆跑上了这绝人烟的雷神岛?

  不光有雷神岛恶劣的环境庇护,更有先天大阵帮忙隐藏。

  二者相加,能找到朱允炆,就见鬼了。

  给朱允炆行了个礼,陈宇平复心中激动,走到朱允炆龙椅旁,轻轻推开他的尸体,从他身后,掏出了厚厚一团粗糙的树皮纸。

  这是朱允炆的日记,由此,可以窥见朱允炆出逃后的全部经历。

  不过在树皮纸的第一页,陈宇看见的不是逃亡经历,而是朱允炆用鲜血写下的四个触目惊心大字:群臣害我。

  群臣害我,很自然让人联想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崇祯上吊前,说群臣误我,导致大明江山断送在他的手里。

  崇祯是个爷们,君王死社稷。但崇祯的水平……

  崇祯属于那种,有大志向,却没啥本事,越想帮忙,越帮倒忙的人。崇祯继位后,宏图大志,兢兢业业,不断折腾,却一次又一次激化各大利益集团的矛盾,导致本就腐朽不堪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走上了无可挽回的末路。

  崇祯恐怕想不到,他祖宗朱允炆,比他更早说出了‘群臣害我’四个字。

  翻看朱允炆的树皮纸,陈宇懂了。

  朱允炆丢了龙椅后,那么一瞬间,彻底明悟了,意识到了一切。

  所谓靖难之役,其实不过是一场间谍游戏。

  纵观华夏历史上值得一提的大战,没有任何一场战争,诡异程度,比得上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靖难之战。

  是的,诡异,无比诡异。

  就拿人们最熟悉的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来说,人们拿这句话,笑话朱允炆优柔寡断,不够狠,难成气候。

  是这样吗?

  包括朱棣在内,好多个藩王,被朱允炆整得痛不欲生,自杀的自杀,死全家的死全家,流放的流放。幸运的,也是贬为庶民。

  朱棣是演技好,能忍,苟且偷生,才活了下来。

  朱允炆整死了自己多少个叔叔?

  真到动刀子打起来的时候,他又不忍心了?

  可能么?

  事实就是,朱允炆确实说了这句话,但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个意思。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