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四章 太祖誓碑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椅子的宰相,无疑降低了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以及在百官之中的身价和威信,宰相的权力与地位不如从前,再也不能影响到皇上的决策权。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文官中最大的宰相,赵匡胤都有办法整治,其他的官员,更不在话下了。

  搬走三把椅子这件事,没过几天,还在乾德二年(964年)的正月里,范质与王溥、魏仁浦三人便上书,请辞。

  实际上,这三位是想多了,老赵只是撤走了他们的椅子,并没有想罢他们的相,既然他们主动提出辞职,却也正中赵匡胤的下怀。

  你们愿意给,本皇就愿意收,不是本皇抢你们的,是你们自己送上门来的,老赵十分坚定地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范、王、魏三人同日罢相,范质被授为太子太傅,王溥任太子太保,魏仁浦拜守尚书右仆射。

  宰相的位子终于空出来了,宰相轮流做,今日到我家,赵普已经在那儿排队等一年了。

  赵匡胤理所当然地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开始主持掌握军机的枢密院,赵普成为大宋宰相。

  二赵是大宋政坛最强的君臣组合,自此之后,赵匡胤集兵权、皇权于一身,真正成为大宋王朝说一不二的CEO。

  ◆文人治国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武将们一言不合就抄家伙,互掐,说干就干!

  用地方节度使治国,只能是越治越乱,乱到不好收拾。节度使做大了,会各自为政,不会再听你朝廷的管了,隋唐五代就是前车之鉴。

  赵匡胤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人民深受其害,我让选干练的儒臣百余人,分治大藩,即便都是贪浊,也抵不上一个武将。”

  文人治国,这些麻烦就迎刃而解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咬文嚼字,这个可以有,舞枪弄棒,上阵杀敌,这个就太难为人家宝宝了。

  文臣基本上不会对国家政权产生多大的威胁,即使贪污那么一点,也抵不上一个武将对江山社稷造成的危害大。

  文人手上没兵,完全听命于朝廷,若对这些文臣宽大仁厚,还能收买人心,让他们对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武力只能夺取天下,文治才能迎来太平盛世。在整治完中央,老赵开始整治地方。“治不了你们这些武夫悍将,我赵字倒着写。”

  接下来,赵匡胤决定放大招了,他要制定一项基本国策,彻底铲除武将治国的乱象和威胁,让世代享用之:重文抑武,采用文人治国,实行文人统治,

  寒门子弟,从出生那一刻起,已经注定他们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了。

  作为朝廷,十分有必要给这些人开一条上升通道。不然的话,他们若跑到地方武装队伍里,鼓动那些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