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巡幸洛阳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直都是东京开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赵匡胤的人生榜样是光武帝刘秀。如今,他已经带着自己的“舂陵军”,基本完成天下一统。东汉以洛阳为都,这一点,他也想学刘秀,定都洛阳。

  赵匡胤出生在洛阳,那里是大宋的龙兴之地,他觉得自己要到西京洛阳视察一番,拜谒祖陵,南郊祭天,也想借考察之名顺势迁都洛阳,实现多年的夙愿。这也是赵匡胤的釜底抽薪之计,他想借迁都瓦解以赵光义为中心的东京权力网络,剪除老三在开封根深蒂固的政治势力。

  这些年,赵匡胤一心忙着开疆拓土,一统天下;赵光义一心忙着拉帮结派,培养自己的势力。开宝六年(973),赵普被参知政事卢多逊弹劾,撤职宰相,调任河阳三城节度时,曾提醒赵匡胤,“老臣一走,请陛下多多提防晋王行事。”赵匡胤知道,赵普话里有话。挑拨皇家兄弟亲情,这是死罪,赵普能这样讲,说明这里面的水不是一般的深,一定大有文章。

  ◆赵普罢相

  自打到滁州任军事判官,赵普就一直跟着赵匡胤鞍前马后,基本上形影不离。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比亲儿子还亲。陈桥兵变,赵普与道长苗广义、赵光义一起百方谋划,促使赵匡胤黄袍加身,顺利从后周恭帝柴宗训手里接过“禅位”书,建立大宋朝。

  赵匡胤即位,论功行赏时,赵普识大体顾大局,硬是推掉宰相之职,就任为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让赵匡胤继续任用后周宰执范质、王溥、魏仁浦为相,以维系旧官员之心。

  赵匡胤也是赵普家的常客,隔三差五,赵匡胤就往赵普家里跑。以至于每次退朝后,赵普在家依旧穿官袍,不敢随便穿戴,就怕皇上来了,自己来不及换衣服。

  建隆二年(961)年冬,雪夜定策,赵匡胤终于定下来“先南后北”,一统天下的军事战略。

  乾德二年(964),范质、王溥、魏仁浦三相上表,请求辞去宰相之职,赵匡胤随即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赵普正式拜相。

  当时中书省没有宰相签署敕令的权力,赵普以此上奏,赵匡胤道:“卿只管呈进敕令,朕为卿签署可以吗?”

  赵普道:“这不是皇帝做的事,只是有关部门官吏的职责而已。”于是,赵匡胤命令翰林学士窦仪,查一下旧例,最终将签署权赐给赵普。

  赵匡胤一直把赵普看作自己的左右手,事无巨细大小,都会征求他的意见之后,再行决断。在赵普的协助下,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守边防辽,制定实施了诸多重大举措,稳定了内政外交。

  在一起久了,君臣二人也就无话不谈,有一次,赵匡胤给赵普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