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乘胜伐辽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义正在考虑如何处置太原城,听潘美这么说,赵光义大怒,他好像是突然想明白了,“朕必须毁了此城,方能除去我大宋的隐患!”于是,当即下令:“给全城的人五日时间迁出去,五天后大火焚城。”

  赵光义说完,潘美站在那里纹丝没动,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皇上刚才说什么?大火焚城?”他要再次确认一下,赵光义果然又重复了一遍,“让城中的百姓五日内,全部迁到城外,然后大火焚城,朕要从版图上抹去这座城!”

  接着赵光义命潘美负责在太原城东北五十里外,建造新城,待新城造好后,再让百姓迁到新城。

  二十世纪的东北,那时候北方人造房子,多半都是土墙。建造方法是:在地基上,先用木头搭建好一个架子,留好门窗的位置,然后用稻草和稀泥,一层一层缠绕在木架上(就好像现在用的钢筋),接着开始砌墙。最后在屋顶盖上茅草,屋里搭上土炕,支上灶,装上门窗,房子就建好了。

  潘美带领大军,按照赵光义的旨意,到太原城外五十里唐明镇,在汾水东侧,开始建新城、造房子。至五月十七日,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新房子就造好了数百间,这可是“大宋速度”。

  五月十八日,赵光义驾临城北,来到沙河门楼。下令将城内的百姓全部迁到新城,派遣士兵上门督促,百姓一出来,就命令纵火把房子烧掉;同时下令,把新设立的并州府治所迁到榆次。

  《宋史》云:“尽徙余民于新城,遣使督之,既出,即命纵火。”

  清朝人毕沅著的《续资治通鉴》云:“遗使分部徙居民于新并州,尽焚其庐舍,民老幼趋城门不及,死者甚众。”

  男女老幼来不及离开的和不想离开的,只能是一个字“死”,居民出城后,赵光义下令放火,于是已有千年的太原城“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

  太原古称晋阳,因此又称晋阳城。第二年四月,赵光义又命决汾水、晋水,漫灌城墟,先是火烧,再是水淹,晋阳城最终变成了一片废墟焦土。

  接着,赵光义又将太原治所从榆次迁到新的太原城唐明镇(今太原)。

  太原,古称晋阳,公元前497年,晋国六卿之一的赵简子赵鞅,《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他在自己的封邑,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地带据险筑城,因城位于晋水之阳,取名晋阳。一座城坚池高的军事堡垒,就此耸立于河东大地。晋阳成为赵氏家族最可靠的根据地。

  赵鞅凭借晋阳城打退过中行氏、范氏的围剿,赵襄子赵无恤借此瓦解了智、韩、魏三家的围攻。晋阳城两次帮助赵氏家族度过亡族之险,奠定赵国开国之基,最终得以跻身战国七雄之列。

  赵简子病重,昏迷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