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三章 天子的与众不同_皇帝专业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州,如今朝堂之上,需要任命朝廷骨干。鉴于人才匮乏,朕决定改革之前的三公九卿制度,从今以后,大汉朝廷任命丞相一名,副丞相两名,组成内阁,统领大汉朝政,另设六部,分别为户部、礼部、吏部、兵部、工部和刑部六部,六部的行政长官称为尚书,户部分管钱粮赋税,吏部分管官员任免、调动、升降等,礼部分管教育、外事、礼仪等,兵部掌管军事,工部掌管各工程事项、工具制造等,刑部掌管律法、诉讼、治安等,如此一来,大汉朝廷将会实现官员制度的精简、高效等很多方面的效果,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明剑这一番话说出来,马上就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和讨论之中,六部制是比较先进的封建官僚制度,没有接触过的大臣们自然很难一下子就接受。

  不过仔细一思索,发现这其中还是有不少奥妙,比起三公九卿制更有意思。

  一旦使用这种制度,人员肯定会减少一些,权利分配更加合理。

  过了一会儿,曹操大声说道:“陛下,臣以为这六部制非常合理,尤其是适合当下,臣愿领兵部尚书之职,还请陛下恩准!”

  曹操一说话,他手下的大将马上附和起来。

  明剑随后说道:“相国大人以为如何?”

  陶谦忙道:“陛下,臣没有异议。”

  明剑乐呵呵的说道:“既然如此,那这事儿就这么定了,相国大人负责拟定官员名单,提交到朕这里审核,至于孟德,那就担任兵部尚书吧,这事儿现在就可以定了。”

  “臣遵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一起喊道。

  将制度讨论好了之后,明剑又将科举制度给抛了出来,用这一制度,来为朝廷选拔人才,这是正道。

  在这之前,大汉实行的是察举制,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并存,但这一制度缺点很明显,很容易徇私舞弊,而地主豪强和名门望族的出现,更是让官场被他们所垄断,袁家四世三公,就是这样出来的,其实他们真的有那么高的才能吗?不一定!

  科举制度也有弊端,只不过用于现在这个时代,绝对适用。

  大臣们经过一番讨论,觉得这也是改变当前察举制弊端的唯一途径,大汉既然要变革,这个也必须跟上,只有那些豪门大臣,感到一阵的不满,这样一来,他们的特权就被剥夺了,以后跟那些寒门子弟甚至泥腿子一起参加考试了。

  讨论了科举制度之后,明剑又提议让内阁负责编撰教材,根据自己在大宋实行的教育制度,明剑指出了教材的方向和内容,要贴近实际。

  具体的教材编撰,明剑决定还是一步步来,一次性就弄出个数理化来,恐怕很难让人接受。

  朝会进行到这里,大臣们都觉得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简直让他们感到了震撼。

  这还是10岁的天子吗?

  看到大家的眼神,明剑笑着宣布散朝,不过将陶谦、曹操、陈登、张昭、吕范五个人给留了下来。

  吩咐后面送来吃的,不一会儿,御膳房送来了六碗汤圆,这食物是明剑发明的,容易做,也好吃。

  大家一边吃,明剑一边说道:“诸位爱卿,今天朕的提议,你们觉得是不是操之过急了点?”

  陶谦将一个汤圆吞下去之后,说道:“回陛下,各项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大汉难以中兴。而这些制度一旦实行开来,不出十年,大汉就将全面复兴。有些事情可以缓一缓,比如教材的编撰,当前可以结合之前的察举制,再使用科举制度,两项制度并起,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否则,一旦豪门子弟和世家大族对抗朝廷,恐怕会不得安宁啊。”

  张昭今天是被强行拉来的,但听了明剑的各项提议之后,张昭感到的震撼非常的大,他原本想离开徐州,但是现在他不想离开了,不为别的,因为这里有明主。

  他说道:“禀告陛下,这几项改革,臣均认为妥当,只有这样,才能让朝廷高速运转起来,让民心尽快稳定,团结在朝廷的周围,朝廷有了强大凝聚力,何愁董卓之辈不平呢?臣请缨,做这个户部尚书,还请陛下恩准!”

  看到张昭主动请缨,明剑笑了。这等人才,均被自己折服,如何不乐?

  皇帝专业户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