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锋中的幸存者_古代科举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晋.江文学城独发——

  秦遇一家离开的匆忙,他抓紧时间把手上公务交接,然后知会了友人们一声,就带着家里人出发了。

  马车上,他才有时间拿起张和和霍家给他的信看。

  秦遇一目十行,结合两封信,总算弄明白了,他为什么会被外派去地方为官。

  “夫君,信上说什么了?”

  秦遇笑了笑:“我这厢算是因祸得福了。”

  信上说,黔州知府贪污,欺上瞒下,害死人命十余条,受害者家人气不过,不远千里跑到京城告状,黔州知府一派全部被撸了下去。

  然后太子派系的一位官员推荐秦遇为黔州同知,同知为正五品官员,算是升了一级。

  明面上,好像是为了秦遇好,但是紧跟着,太子派系又会推出一位自己人做知府,刚好把秦遇压的死死的。

  倒不是太子跟秦遇有什么仇怨,怪只怪秦遇在平民出身的官员中太拔挑了,这几年,秦遇升官的速度,让其他人羡慕,偏秦遇除了跟霍家有一些往来,并不与其他人来往过密。

  通俗点来说,就是秦遇不站队,保持中立。但是又因为秦遇曾经救过霍英,又有点偏霍家。

  而霍英又是皇长孙的伴读。总之,关系有点微妙就是了。

  如果只是如此,便也罢了,奈何礼部尚书与太子私交甚好。当初殿试时,秦遇一篇文章,让礼部尚书生恶。后来秦遇入翰林,遇到林教习刁难,秦遇只是被动反击,但在礼部尚书看来,秦遇次次“顶撞”林教习,狂妄自大,没有规矩,对秦遇的印象更糟。

  如果秦遇知道礼部尚书的想法,大概会无语的道两句:别扯有的没的了,就是看秦某不顺眼罢了。

  礼部尚书不喜秦遇,但太子还是想过拉拢秦遇,可惜秦遇不接招。

  这样一个人,得天子另眼相看,又有实才。既然不能为他所用,只能想办法赶走。

  太子还没有狠毒到要秦遇的命,只是想把秦遇赶出京城。然后派知府压着秦遇,令其永远都不能回京。

  若秦遇当真出任的是黔州同知,那就真的是明升暗贬了。

  然而结果却不是。

  这就要多亏了工部尚书,户部尚书,霍大将军等人为秦遇说话了。

  前两位是惜才,霍大将军除了惜才,还有跟秦遇的一些私人情分。

  至于言父,他官位相对来说低了,说话的分量不够,效果几近于无。

  秦遇当初去六部观政,在工部和户部待的最久,秦遇每天的所作所为,两位尚书都看在眼里。

  两位尚书很看好秦遇,不想秦遇成为上位者争权夺利中的牺牲品。于是撸着袖子把最开始提出让秦遇任黔州同知的官员喷了回去。

  两方人马开始吵吵,最后可能是吵的太凶,火气上头,不知谁冒出一句:“不让秦遇出任黔州同知,难道还让秦遇出任黔州知府不成。”他配吗?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