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 人在家中坐,文章天上来(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五早上,许秋进入模拟实验室II,查看学姐IDT-ICIN体系的光电性能数据。

  看到结果后,许秋微微一硬,不对,是微微一惊。

  最高效率居然有%!

  上次的IDT-IN体系,明明才只有%,这次都近乎翻倍了。

  关键之处在于,目前A-D-A类型的非富勒烯体系,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才是6%左右。

  当然,这和A-D-A这个领域刚刚兴起有关,它只有短短几年的研究历史,不似PDI体系以及富勒烯衍生物体系,都已经研究十几、二十几年了。

  惊讶过后,许秋发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

  对学姐的这个新体系来说,效率区间在4%-7%之内,能发文章的上限其实是固定的,基本卡死在了AM、JACS、EES这些化学、材料类的顶刊上。

  无非是效率越高,文章被接受的概率越高罢了,如果能够突破6%的现有记录,约等于稳定一篇AM,不能突破记录,比如有5%左右的效率,文章写的好,发AM的概率也有八九成。

  但想要进一步往上走,发《自然》、《科学》的子刊,必须要和其他非富勒烯体系竞争了,也就是和许秋的PDI体系进行PK,要达到8%以上……现在马上是%以上的了。

  当然,这些是针对主流冲刺效率的文章来说的,也有另辟蹊径的方法,比如挂个大佬的名字之类的……

  不管怎么说,就现在这个结果,学姐一篇AM应该是稳当了,除非被别人抢先报道了基于ICIN类似的A-D-A受体材料,那只能说一句有缘无分了。

  帮学姐分析了一番后,许秋拿起装有IDT-ICIN的瓶子看了看,和他合成的深红色的3D-PDI材料不同,学姐的材料是一种黑褐色的粉末,褐色很淡,更偏向黑色一些,有点类似富勒烯衍生物PCBM的颜色。

  许秋随手将瓶子一丢,这玻璃瓶就隔着手套箱的玻璃进入了箱体内部,然后他开始查看详细的实验数据。

  IDT-ICIN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最佳匹配的给体是宽带隙的FTAZ,次佳匹配给体是PCE10。

  这倒是不意外,和上次的IDT-IN体系的结果一致。

  不过,两次的结果还是有所分化,这次基于PCE10的最高效率只有%,和前者的%相比,被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许秋暗自思忖,这个时候如果有其他宽带隙给体材料,或许多试几种体系,效率还能更高一些,说不定直接破6%呢。

  可惜暂时手里只有FTAZ一种,看来日后还是得丰富聚合物给体材料的种类才行。

  不过这种事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要发动整个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努力。

  具体操作起来也并不难,只需要开发出一种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