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4 在AM顶刊灌水的计划(求订阅)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上八点,许秋前往218,向魏老师汇报了今天的测试结果。

  “嚯,效率突破10%了?!”听到这个消息,魏兴思当即停下了手头的事情,抬起头,笑着说道:“之前陈婉清鼓捣了半天,效率一直卡在6%、7%上不去,果然还是要许秋你出马啊!”

  “呃……”许秋挠了挠头,为学姐辩解了一句:“陈婉清学姐的功劳也不小,要是没有她的前期工作,现在我们做合成还需要耗费不少的功夫。”

  随后,他将带来的U盘递给魏老师,说道:“这里有本次测试详细的性能数据,以及我接下来的合成规划。”

  “很好!”魏兴思打开U盘中的PPT,认真查看起来,连连点头,最终点评道:“稳扎稳打的风格,很不错,就按照你现在的计划进行吧。”

  PPT中没有提及给体材料的合成,许秋便额外提了一句:“给体材料的种类我们也要丰富起来,现有的宽带隙给体材料并不多。”

  魏兴思认真思考了一会儿,点点头说道:

  “这倒是一个问题,这么多年来,窄带隙的给体材料开发了很多代,目前最优的体系是PCE10,而宽带隙的材料因为和富勒烯体系不匹配,一直不受研究者的青睐,此前一直处于半停滞的状态,现存的宽带隙材料并不多,确实有必要自行合成。

  之前组会上韩嘉莹的合成路线是你想出来的吧,还是你有远见啊,早就计划好了,一环套一环。”

  许秋“嗯”了一声,没有多做回应,他当时的想法是只要给体、受体材料数量足够多,通过模拟实验系统进行遍历,就能从中找到相互匹配的最优体系,也算是有远见吧,和魏老师的说法并不冲突。

  魏兴思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笑着说道:“说实在的,我之前根本没有想到ADA的非富勒烯体系的器件性能能做到这么高,幸好你有提前准备,不然等徐正宏那篇《自然·材料》发表我们才开始做,就有些晚了。至于现在,我们应该能发表不少好文章,得好好规划一下……”

  许秋点点头,接话道:”我打算以PCE10:ITIC做为基准体系,现在效率已经可以达到8%了,大概率可以发一篇AM级别的文章,然后再推出H22:ITIC这个效率突破10%的体系,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推及至其他Hxx系列、PBDB-T体系的宽带隙给体,以及对IDTT和ICIN单元的优化改进得到的ITIC衍生物。”

  “这个思路不错。”魏兴思理解了许秋的意思,最先圈定一个效率不高不低的PCE10:ITIC标准体系,8%就刚好合适,之后针对标准体系的每一次改进,效率只要能达到8%以上,都可以发(水)一篇文章。

  见识到ADA类型非富勒烯材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