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本感言_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每个学生需要轮流从家里带煤、草、树枝生炉子取暖,每天上下学需要在泥土路里步行接近一个小时;

  因为村里是初一才有英语课,城里是五年级开始有英语课,家里担心我的英语跟不上,所以五六年级再次转到五线小城市里。

  但其实已经晚了,英语还是跟不上。

  我初中是在五线小城市里上的、

  这里语数英科目的老师都会体罚学生,而且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管“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打。

  我挨过的板子没有上百次,也有超过十次了,三合板、拖把、板凳腿、钢尺、塑料尺都体验过……

  而且,中学英语老师的水平很差,水平差也就不说了,他还疯狂补课,收补课费。

  这个时候,家里离学校也非常的远,骑自行车需要半小时吧。

  往返学校到家里的路途中有两个非常高的山丘,需要反复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夏天还好,冬天下雪后路面结冰,骑自行车一个不小心翻车的话,人能摔的飞出去好几米。

  之后,我通过类似自主招生的形式,被省城的高中提前录取,来到了三线省城,排名第二重点高中的宏志班。

  当时我的性格极度内向,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很少,也不愿意接受除了书本知识之外的外界信息,同时家里也采用了完全放养的政策,没有任何来自家庭的教育,关于金钱、性、爱情、职业规划之类的启蒙教育,全部都是0。

  缺乏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就势必会不断的做出“错误”的选择,失去很多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艰难的成长。

  说个可能比较夸张的例子吧。

  我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是没有听说过复旦大学的,父母不了解,周边的亲戚朋友也不了解,老师可能了解,不过他们更加在意清华、北大一些。

  当时之所以进了复旦大学,单纯是因为分数够不上清华、北大,然后填志愿的时候,就选择了录取分数线排第三的复旦大学。

  后面我才知道什么是C9,什么是985,什么是211。

  当然,选择复旦大学并不算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但在大学、研究生期间,我确实做出了一些现在看起来可能是有问题的选择,比如:

  大二专业分流的时候,我选择了材料化学,没有选择计算机;

  保研时导师、方向没有选好,做了五年科研,最终科研热情被狠狠的浇灭,选择转行;

  在可以硕博连读,花费两年时间拿到博士毕业/学位证的时候,放弃了攻读博士,选择了硕士直接毕业;

  没有以硕士应届生的身份就业,选择了自由职业;

  选择“逃离北上广”,放弃了魔都的户口,将户口迁回家乡,自己到长三角的某二线城市定居。

  我做出的这些选择,在硕士毕业之前,很多都是被动的选择,抱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