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为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们都知道,以后大家都会去地方上做官,同学关系也是重要的资源,以后说不准要请求帮助,当然要多交朋友少树敌。

  绝大多数专业课程都是从几所大学、学院抽调的讲师、教授、院士授业,这些学者知道这是在培养地方官,感觉到责任重大,都讲得很认真。

  许多教学内容很简单,但是要死记硬背,如一百几十条比较重要的政策法规,要求所有的学员无论文武都必须滚瓜烂熟。

  示范案例讲解、分析的课程最受欢迎,因为用学员扮演苦主、被告、三班衙役、县太爷、县丞等等现场演绎,跟话剧差不离。

  这个模式做到了寓教于乐,每一个样板判决都被学员记在心里,日后他们处理案例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

  这个培训真不是装样子给学员镀金混结业证书,学习任务不少,不讲人情,每个人都必须凭借自己的实力通过结业考试。

  黄汉每天都要抽时间讲两节基本相同的课,这是因为两千多人大礼堂根本容纳不下,只能分两批听课。

  由于没有扩音器,纵然大礼堂回音设计堪称完美,一千余人共同听课如果不保持全神贯注,恐怕后排的学员根本听不清。

  为了让更多学员听清内容,黄汉演讲之时近似于歇斯底里,有些像那个地球人都知道的小胡子。

  黄汉要讲的主要内容就是政治思想以及如何做官,如何权衡国家利益、地方利益,怎么才能够上对得起国家,下不辜负辖区的子民。

  大明朝已经形成了坏风气,某个官员收税之时狠了,就会被冠以“酷吏”的恶名,甚至于遭遇联合抵制,最后丢官罢职。

  秀才公、童生敢相互串联组织起成百上千人冲击县衙,把县太爷驱逐出境。

  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在践踏法律,一个个还为之叫好。

  而不把完成国家的税赋当回事的官员,被赞许为不与民争利的青天大老爷,指不定因为官声好,青云直上。

  税收是支撑国家机器运转的财力基础,官员乃是国家发放俸禄雇佣的,理所当然为国家服务,所有的官员第一要对国家负责。

  在黄汉治下肯定是轻徭薄赋,不存在把老百姓盘剥得山穷水尽卖儿卖女,地方上遭受自然灾害,不仅仅减免税赋还会发粮赈济灾民。

  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下,对于没本事收上来税赋的官员轻者罢免,情节严重者以渎职罪判处劳动教养。

  慷国家之慨,为自己沽名钓誉,其心可诛,让这样的官员去挖矿、开采石头接受再教育很有必要。

  大明亡国很大原因是财政枯竭,最根本原因其实是税收分摊存在着巨大的不公平,收不上来富人的税赋,拼命盘剥穷人,不亡国才怪。

  以后的“大汉帝国”税赋的重点是工商税、矿税、车船税,取消人头税,增加豪宅税,田亩税要逐年下降,最终只能占比亩产的小半成左右……

  为了杜绝地方官联手瞒上欺下,培训之时黄汉就明确责任与义务,并且警告准地方官们,各地都有旗卫活动,凭借某些地方官绝对做不到只手遮天,唯有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路才能越走越宽。

  有了“汉王”亲自授课的经历,这两千余学员的前途不可限量,只不过无法得知哪些人能够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说不定也会有一步步奋斗,终于做到封疆大吏的因为贪腐而杀头。

  权力令人着迷,一旦拥有了总是容易让人迷失自我,警钟长鸣完善监督体制,不仅仅是对国家负责任,也是对官员负责,免得因为贪腐被杀头时后悔迟。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