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七章 108将_顾道长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堂内,青烟缭绕。

  旁侧的案几上摆着香炉,燃着三支线香,既有安神静心之效,也做计时之用。石云来居于上首,手捧书卷,不时看看下面的五百二十八名弟子,却是监考之职。

  这经堂极为宽敞,五百多张木案排开,竟然还有空余。何禾坐在中间的位置,试卷发下来后,先扫了遍题目,有的会,有的粗通,有的根本不懂。

  她并不着急,蘸了些水慢慢研墨,待心情完全平静,才拿起毛笔作答。

  王重阳的全真教倡导三教合一,除了内修法,对儒家典籍、书法、诗词等道皆有涉猎,有那么一股子文士风范。

  其实正一也相同,古代的道士文学造诣都很高,留下不少文章诗句。你想啊,如果连自己的道统理论都阐述不清,著不成书,又怎么流传于世?

  所以各宫观收徒的时候,一致将书法列入课程,经过两年多的学习,风骨谈不上,字迹端正清晰还是可以的。

  “浩浩之劫,不知岁月之为几何,而与天地长久,乃炼形验证也如此。然而炼形之理、造化之机而有如此之验,可得闻乎?”

  何禾看到题目,在脑中一过,挥笔便写:

  “心之上为九天,心之下为九地。肾到心,八寸四分。心到重楼第一环,八寸四分……一呼一吸,天、地、人三才之真气往来于十二楼前。”

  这是第一题,出自《钟吕传道集》,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阐述各种理论。她在观中修习,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小小年纪已接触过数十部道经,通读数卷,相当不错了。

  而与此同时,道院正厅内,龙秋与卢元清等人也在讨论这张试卷。

  老实说,她是很惊讶的,道门的培养体系太全面了,根本是往一个理想中的完美道士形象去塑造。

  讲得经,读得史,拽得文,打得架,更重要的是,装得了逼。

  卢元清他们却觉得很正常,因为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当然那时功法不全,有些东西想学也学不到。

  这种心态有点像现在的家长,我当初过的苦,啥也没有,所以到了下一代,就一定要弥补缺憾。

  与之相比,凤凰山就是一江湖草莽。

  除了小斋,谁也不懂道藏经义,只是跟自身功法相关的,他们会讲一讲。你让老顾砍人行,但你让他背一篇《三九素语玉精真诀》,简直玩死他。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他们教的都是自己的心得,将核心内容掌握了,一法通万法通,这又不是科举考试,背那么多书干嘛?

  “当!”

  龙秋坐了半天,忽听一声清脆的击磬声响。卢元清缓缓起身,道:“时间到了,我们先行失陪。”

  “您自便。”她也起身回礼。

  说着,卢元清领着几个人进到经堂判卷,弟子们呼啦啦走出来,又被领到练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