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章 震惊!起义军原本就是两派_攻略大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占有欲太强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我们需要‘拨乱反正’。”

  彭韬淡淡说道,然后就出了门,“带我去见见她们吧。”

  ~~

  此时两个女子,相互依偎着,眼神带有一丝恐惧。

  彭韬背着手走了过来,宽慰说道:“我们既不是清军,也不是匪兵,我们是宜兰军,不会对你做什么事情。”

  随后,又让人递了点水以及食物,缓和了一下她们的情绪。

  又继续问道:“你是哪里人,为什么被抓到这里。”

  一位年长一些女子怯懦道:“我们是竹堑城附近的村民,只因为我们是粤民,他们是闽民。所以进村子烧杀抢掠,放火烧房,女子都被贼人随意分配。”(1)

  “难道这些起义军没有一些纪律吗?”邓世安狐疑起来。

  “不,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里面还夹杂着土客矛盾,这就是首长说,他们之所以会失败的因素之一,就是这械斗问题没有解决好。”

  彭韬边说着,掏出收缴上来的两张文书放在邓世安手上。

  “这是大顺起义军,林爽文起草的《军令》与《委札》,都是对于匪兵的纪律命令,能两次击败大清还是有些手段,只不过……”

  彭韬打算卖个关子,邓世安却没有随了他的意,淡淡道:

  “因为淡水厅周围都是客家人。大顺北路军王作,李同的军队全都是闽人。所以他们的公报私仇,实则是在发泄,这便不得人心。”

  随后两人又跑去审问匪兵俘虏。

  打算了解一下周围的情况,大顺起义军,军力,军事部署情况。

  一打开牢房,那俘虏见到两个短毛的官老爷,不是大清模样,顿时愣了一下,还以为是天地会的成员。

  这些起义的匪兵俘虏,问什么答什么,没有半点隐瞒。几乎大部分的匪兵,在起义之前,都是饥民,佃农以及快要活不下去的匠人。

  “王将军,李将军北路军围攻诸罗城。林元帅为南路军进军台湾府城。这里没有什么村子,全都是番人的村社,镇守的兄弟只有两三百人…

  下一个据点在沪尾,那里原本有一个清军的都司营盘,现在被占领了,应该只有两三百人…

  几乎所有人都去南方打仗,留下老弱残兵在这里镇守,小人就知道这么多,其余可要问其他人。”一个比较年幼的匪兵俘虏说道。

  此时邓世安有些疑惑道:“你们南路军是林爽文,那田大庄率领的起义军又是那路军?”

  “田大庄?嗯……似乎没有这支军队,小人可是没有听说的,大顺就只有南北两路军。”(2)

  那个俘虏一口牙咬定。

  这不免让邓世安陷入困惑当中。

  彭韬也是如此表情,“这与我们的情报不符,田大庄竟然不是大顺的军队,他们可都是天地会的成员,这情况就有些复杂了,看来要汇报上去才行。”

  邓世安道:“看来郑大人猜测得没错,他们很难抵抗大清,这里居然是两股势力,我看要派更多人去打听消息才行。”

  最后彭韬又问了那俘虏小子:“你知道这里的铁矿在哪吗?”

  “在福顶山下。”

  最后在彭韬的利诱之下,他就同意了带人前往。

  这里附近山路崎岖,各种山丘沟壑,有不少的生番,也有大量的熟番。

  留下一些买路财,就通过了。番人不敢对汉人太过分,谁都害怕灭顶之灾,毕竟被大清压怕了。

  矿区就位于寨堡向东十里地,不大不小的矿区,早已经有人开采过。

  不过现在已经被荒废了,偶尔会有一些巴赛族的人,采一些矿回去炼铁。但现在算是被宜兰占为己有,之后偶尔免费补偿巴赛人一些生活物资,比如食盐铁器等等。

  顺便雇佣他们帮忙采矿,修路,架桥,运货。

  ——————————

  (1)“闽”指福佬民系,包括漳州人、泉州人;“粤”在这里主要是指来自嘉应州(梅州)、惠州和潮州的客家人。汀州客家人虽属于闽,但语言风俗接近嘉应州人,所以常被归于粤人的范畴。

  (2)《国朝外纪》中“各自号召不相下”。林爽文说“南路情形我实在不能知道。”(供词)田大庄说“我与林爽文并未见面,也不属于他统辖。”(供词)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