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章 短板仍在_时光复盘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的人数方面有分歧,要知道每上报一名事业人员,就要以相应的固定资产作为担保,朱闻天的意见是尽量多招聘一些毕业生过来。

  陈所长还是有所顾虑的,毕竟固定资产只是一个方面,每个过来的人都是要开工资的,这也同样是一种负担啊。

  而且说实话,研究所能够保住之前的事业人员这件事情,他是感激朱闻天的,但是招聘更多的人员这件事,对陈所长而言就基本上没什么意义了。

  如果陈所长无法认识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那肯定在这件事情上有所推诿,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由此朱闻天便在人才储备重要性方面,跟陈所长谈了一个多小时。

  剩余的时间才是两人商量具体指标,以及需要多少固定资产进行担保之类的具体事宜,经过商量之后,最终研究所上报1984毕业生需求16名。

  这个数字也是参照了研究所建立之初,纳入人数最多的一年而定的,而那时华夏对电视机技术提升非常看重,才一下抽调了那么多人到了研究所。

  如果此时突破这个数字的话,倒是的确有些惹人注目了,即使不考虑工资待遇发放、固定资产担保之类的,确实也得考虑一下影响。

  经过商量,朱闻天最终采纳了陈所长这个上限,他也不想因为人数的原因,弄成了一锤子买卖,把刚刚打开的门缝给关上了!

  一件重要的事项就此定了下来,其实正常情况下还该谈谈研究成果产权归属问题,不过朱闻天并没有提及。

  固定时空这个时代其实并不怎么注重已经放开的研究成果产权,现在电视机研究所被鼓励转型,在多数人的认知之中,相关技术自然是可以拿出来跟合作方共享的。

  而且当初签订合同的时候也是这么签的,只不过没有规定后续未投入使用、未研发的技术,不过既然是拿电视机厂作为固定资产抵押,想必陈所长思维惯性还是双方共享的。

  当然了,就算是届时有些问题,朱闻天也有其他办法,并不是依靠简单的技术共享。

  事情搞定,至少看起来已经没有太大问题,朱闻天心情很是不错,包括陈所长在内也是如此,两人又一同去了电视机厂好好转了转。

  眼下电视机厂生产线正在大量安装、调试、试生产之类的,如果不考虑成熟工人的原因,1984年底之前,整个电视机厂生产线会安装完成,并达到预期最大产能。

  看过电视机厂忙碌的场景,朱闻天对实现年终目标充满了信心。

  唯一有点儿美中不足的是,已经调试好的生产线,现在仍然有不少空闲的,熟练工人数量仍旧不足,是一个很大的短板。

  当然了,朱闻天一直都知道这个短板的存在,与此同时他也知道陈所长也一直在为弥补这个短板而努力,研究所的人员都用上了,还是无法满足培训的需求。

  参观的过程之中朱闻天也在想,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方法或者渠道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得出来的答案是——没有!

  当前华夏国内电视机厂屈指可数,而且基本都在体/制内,没人会选择跳槽之类的,腾龙电视机长只能自行培训工人。

  乐文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