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章 府中出纳(第一更,求月票!)_帝国的朝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当位于汉城的朝鲜银行推开西式的钢条推门时,便开始有朝鲜商人进出或是兑换银元,或是兑换银行券,尽管朝鲜银行成立不过三个月,但对于朝鲜人,尤其是商人以及官员而言,他们却充分体会到现代银行的便利,当然更多的是曾被指责为“坑民”的当十铜元以及银元的便利。

  一张纸币、一块银元,或许对于习惯于纸币以及银两的人来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朝鲜人而言,却不亚于一场“革命”,在朝鲜银行发行银元、铜元之前,60两银子换成的铜钱需要六个男人来抬,此时朝鲜的钱制只有成色极低的制钱。

  在统监府的推动下,通过回收旧钱制造的当十铜元以及银元,因其便利、新颖且外形美观迅速得到了朝鲜人的认可,汉城、开城等大城市和仁川、釜山等通商港口迅速流通起来,并向朝鲜腹地流通,以取代旧式制钱。而两个月前,随着朝鲜银行对朝鲜政府提供的一笔五十万元的贷款,朝鲜银行发行的银元券,亦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市场,凭借着建行两个月通过铜元以及银元建立的信誉,其银元券亦开始为朝鲜人所接受,除去于大城市以及通商口岸可见银元券外,甚至腹地小城亦因警察局或地方事务厅官员的使用,出现银元券的身影。

  当朝鲜银行慢慢的发挥着其对朝鲜金融影响力的同时,于朝鲜银行二楼的经理办公室内,作为银行经理的唐荣俊却正在谋划着如何扩大朝鲜银行于中国的影响力,准确的来说,如何把朝鲜铜元“发行”到中国。

  “新厂投产后,每日可造三百万铜元……”

  看着手中造币厂的文件,唐荣俊的眉头紧蹙,耗资上百万元的造币厂一但投产,其制钱数量将数倍于当前,更远超过朝鲜一地接纳数量,不过建立这个造币厂,却是为将不带“朝鲜”字样的“铜元”发行于中国,进而获得巨额钱利。

  如果造币厂满负荷开工,加上旧厂按每日三百六十万的产量计划,每天的造币将超过三万六千银元,而按七成钱利计算,每日银行可以获得两万元以上的利润,当然这钱利是需要上交统监府的。但作为铜元的发行机构,银行却需要把这些铜元推行出去,推行到国内。

  “上海、山东、河北以及关东!”

  站起身,走到地图边,唐荣俊对面前吴子贤,这位从天津票号中挖来的掌柜说道,

  “这几个地点,是咱们的突破口,怎么样,玉林兄,你有什么想法?”

  走到地图边,盯视着地图上的几个位置,吴子贤略点下头赞同道。

  “经理,上海是长江商贸之中心,如若铜元能进入上海,势必将有助于我行打开国内钱市,不过上海与山东、河北还有东北不同!”

  看着眉头紧皱的经理,吴子贤继续说道。

  “在山东

  请收藏:https://m.yund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